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专家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指导乳腺癌手术 受访者供图 |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粤卫信 恶性肿瘤位于居民跨区域住院病人罹患疾病排名第一位。异地就医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如果在家附近就能得到省级专家同质医疗服务,居民跨县、跨市就医比例就会大大降低。 为此,2023年7月,广东省卫健委推动肿瘤专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行动,至今已经过去快一年半了,三年行动来到中期关键节点。12月4日,记者从该项目的推进会上了解到,明年广东将让因恶性肿瘤化学治疗跨地市异地住院患者比例下降10%以上,合作共建的肿瘤诊疗合作中心覆盖广州以外的20个地市,方便肿瘤患者就医。 肿瘤专科优质资源下沉 覆盖全省20个市级医院 据统计,2022年全省57个县市居民异地住院病人罹患疾病相关排名中,恶性肿瘤化疗治疗占比12.8%,恶性肿瘤占7.9%、良性肿瘤占3.5%、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点1.7%。也就是说,在基层异地就医住院病人中,有近1/4是为了治疗肿瘤。 这些肿瘤患者会选择去哪里治疗呢?据统计,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别是2022年市域居民异地住院肿瘤相关病种患者机构流向前三位医院。 因为要化疗,基层患者几乎每21天就要去梅州、湛江、广州等地,跨县域或跨市域治疗,相当不便。会上,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汪洪滨介绍,2023年7月,通过1家牵头医院、9家优势医院与13家市级合作医院建立“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结对关系的方式,帮助提升当地肿瘤诊疗水平。 截至目前,第一批合作医院中,12家医院建立了日间化疗中心,12家实现了抗肿瘤药物衔接,建立了23个合作诊疗中心、35个化疗亚专业组、20个肿瘤护理亚专业组,并且实现了双向转诊。今年10月,全省又确定了第二批市级合作医院,实现了下沉行动对接合作覆盖广州以外20个市的目标。汪洪滨提到,“今年上半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县域外、市域外住院比例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6%、2.5%。” 患者在省级医院确定方案 病情稳定即可回当地化疗 2003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定为“结对子医院”。截至2024年12月,已有20家市级医院与省级医院“结对子”,这便打通了全省肿瘤患者上下转诊的渠道。 “来自佛山和惠州的肿瘤患者,只要在中肿确定了化疗常规方案且病情稳定,我们常常会推荐他们回当地进行化疗。”中肿副院长刘卓炜介绍,以往患者下沉需要重新预约门诊医生号源,诊疗流程冗杂。针对这一难点,医院也给出了解决方案:“例如,我们让患者直接前往合作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日间诊疗中心报到,或者由我们的医生直接联系当地的医生,患者可顺利按照我们的治疗方案在当地执行化疗。待化疗结束后,患者根据意愿以及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下一疗程来中肿接续化疗或者继续在本地化疗。” 无缝衔接、简化诊疗流程,且随时可以与中肿的医生沟通,这让化疗更加人性化,也让医生操作更便捷。居民因此更愿意在本地化疗,这也就省去跨市就医的麻烦。刘卓炜介绍,自今年8月17日开启常规化疗患者下沉后,截至11月30日,由中肿转诊下沉化疗的肺肿瘤、泌尿肿瘤、妇科肿瘤、淋巴瘤等患者达50余人次。 “结对子”加强学科建设 院士团队落地基层指导防治 在基层医院治肿瘤,当地医院药物齐全吗?治疗效果与省级医院一致吗?这是很多肿瘤患者关心之处。实际上,相关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结对后,便积极推进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专科同质化建设。 “我们日间病房的化疗药物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药品供应是一致的,所以在抗肿瘤药物的可及性上没有问题。”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清向记者介绍,医院积极争取到医保、药监等部门支持,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畅通国谈药物供应等途径,让患者的化疗用药得到保障,“患者白天在日间病房化疗,晚上就可回家休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姚和瑞也向记者介绍:“我们以乳腺肿瘤为首个重点合作病种,多措并举推动肿瘤优质资源下沉。比如宋尔卫院士团队领衔,每月至少1次前往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以门诊坐诊、查房带教、MDT、手术示教等方式推动合作医院肿瘤专科学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下沉行动以来,持续推进了名医工作室科研项目‘乳腺癌全程管理在区域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在院士指导下门诊病房一体化建设正进一步深化、管理进一步细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中心门诊量同比增长10%,手术量保持在160台/月,乳腺癌保乳率基本达到20%的目标,临床路径率为90%以上。张清信心满满地表示,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已经建立了当地首个日间化疗病房,并且建立了乳腺癌专病数据库,目前已入库400个乳腺癌病例,建立起临床科学研究体系。她希望,通过不断提高医院的肿瘤防治水平、更好落地分级诊疗,让群众不出市域、在家门口就能共享省级优质肿瘤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