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桑浦山下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12月05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谢岳雄

  □谢岳雄

  

  桑浦山静静地伫立着,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守护着粤东山脚下那片宁静的乡村。那是一片我难以忘怀的热土,那里的风土人情、山川景色,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记忆中的家乡,偏僻而宁谧,仿佛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四季在这里仿佛失去了效力,绿意盎然成为永恒的主题。春天来临时,乡村的田野上,满是青青的草和美丽的野花,它们竞相绽放,争奇斗艳,仿佛在为大地披上了一件绚丽的彩衣。夏天的晚上,蛙声阵阵,它们像是在演奏着一首首美妙的交响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秋天,成熟的稻谷在微风中摇曳,遍地金灿灿,那是丰收的象征,也是农人辛勤耕耘的回报。冬天,虽然没有北方那样银装素裹,但菜花飘香、粉蝶翻飞,同样别有一番风味。

  在桑浦山下,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记得有一次,我和父亲一起去钓虾。那是一个暮春的傍晚,月光透过薄雾,洒在静静的小溪水面上,宛如一层银色的纱幔。父亲带着我来到溪边,他事先用竹枝帮我做好几杆小钓,用一米半长的纱线绑上蚯蚓,线中间系上浮标,然后甩到浅浅的溪水里。我站在溪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浮标,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不一会儿,浮标开始上下抖动,父亲兴奋地喊道:“有虾!”他教我用手电筒照,果然发现有虾来吃蚯蚓。虾眼如微小的两只微型灯泡,在手电筒的照射下闪烁着光。父亲小心翼翼地提起钓竿,一边牵引纱线,一边用小网兜将虾捞起,放进随身的小竹篓里。

  父亲演示一番后,便手把手教我绑蚯蚓、甩线、捞虾。他耐心地指导我,直到我掌握了钓虾的要领。那一晚,我们钓了三四个钟头,直到深夜11点才收工。回家清点“战果”,几十只溪虾在竹篓里活蹦乱跳。第二天,母亲用这些溪虾做了一道菜——白灼虾,蘸上黄豆酱,那味道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母亲是典型的潮汕家庭妇女,她勤劳、善良、贤惠,总是忙碌于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和洗洗刷刷之类家务。她的身影在厨房里忙碌着,为我们端出一道道美味佳肴。逢年过节时,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总是一个人准备各种祭神粿品。

  除了钓虾和做粿,我还记得与同村的小伙伴们一起制作风筝、在田野上放风筝的快活情景。那是小学一年级放寒假的一天午后,阳光明媚,我们一群小伙伴聚在一起,分工合作制作风筝。用小刀削竹篾做风筝的骨架,用报纸糊实风筝的身体,接风筝的尾巴,系上长长的纱线。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制作出了一个个漂亮的风筝。然后,兴奋地擎起风筝,赤足跑在田野沙土路上,风筝飘向天空,越来越高、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