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慈父般的严师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12月19日        版次:A19    栏目:    作者:王继怀

  □王继怀

  

  周末在家翻看旧照片,看到一张我在村小学上学时启蒙老师的照片,勾起我很多记忆。

  启蒙老师是儿时老家村小的刘老师,从我记事起,村小学的校长、教员、炊事员都是他。

  刘老师是我们三兄妹的启蒙老师,也是村子里很多人的启蒙老师。村里人都很尊重他,称他为先生。

  村里人碰上什么文字上的事,常去请教先生。先生实际上文化水平也不高,因为在学校代了几十年课,后来才转为公办教师。

  先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先生不会普通话,但教孩子要求用普通话,于是先生就努力学,在课堂上也学以致用,然而教我们时,还是常出笑话。有一次他教我们读“茄子”,明明带着我们用拼音读“qie zi”,最后却读成了方言“qia zi”。

  先生处理学生矛盾很有办法。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常跑到先生那里去评理。遇到这种情况,先生总会说:“你们先冷静一天,明天我再来做评判。”结果发现,过了一夜后,学生气消了,没有矛盾了,也不再来要求评理。

  先生待人和蔼可亲,对学生要求却很严。记得有一次上作文讲评课,先生把我的作文《家乡的小河》在班上作为范文宣读,给了我96分,说是他任教以来给分最高的一篇作文,要大家向我学习如何写好作文。然而下课后,先生却要我去他办公室。也许是在课堂上得了表扬,我怀着喜悦的心情跟着先生去了他的办公室,以为他会再次表扬我一番,甚至还想是不是有奖品,想不到他竟板着脸对我说:“文章写得好,字为什么写得这么差,东歪西斜的,像鸡爪一样。你把作文工工整整地给我抄50遍,明天交给我!”看着先生严厉的脸,没办法,放学回家后,我在父亲用一个罐头瓶、几根小铁丝和一块小铁皮制成的简易煤油灯下,把作文工工整整地抄了50遍。父亲一边看着我写,一边自言自语地感慨:“刘老师真是一个负责的好先生。”

  也许是怕先生的缘故,从那以后,我养成了写字工整认真的习惯,这对我后来做什么事都认真负责的态度很有影响。

  儿时的老家,山里人很穷,很多孩子都交不起学费。据村里人讲,先生每年都要替学生垫付学费。

  我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长年累月靠力气在地里刨来刨去,到头却刨不出几个钱来。也许因为家里穷,我从小就很懂事,每天一放学回家就放牛、砍柴、割猪草。为了攒学费,我还常常利用节假日去山里挖药材、拾菌子,然后拿到街市上去卖。我读书也很刻苦,每学期总能拿回两张奖状,期中一张,期末一张。每次拿回奖状时,父母脸上总会写满喜悦,但临开学却总是为学费发愁。

  记得读小学四年级时,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给我交学费,这时又是先生来我家做家访,给我垫交了学费。当先生带着我走进教室门口时,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担心学费,好好学习。”望着慈父般的先生,我的泪水不自觉地流了出来,却说不出话来,只是用力地点点头。

  转眼就小学毕业了,我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进乡中学。尽管那时我不在村小学习,已上乡中心小学了,但先生知道这事后,还是特意来到我家中,送给我一支钢笔作为奖励。那天,我含着泪花接受了先生奖给我的那支钢笔。

  后来,我上学、工作,辗转各地,也多次搬家,但先生奖给我的那支钢笔和我抄了50遍的作文本子却一直舍不得丢,至今仍珍藏在箱底。

  参加工作后,除每年春节给先生寄去一张贺卡外,我没有拜访过先生,也很少给先生打电话。

  记得那是十多年前的一天,我打电话给先生的儿子,却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噩耗,先生已作古了。先生儿子说,先生生前经常讲起我和一些学生的名字。听到这个消息,我不禁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