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分享环节 |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颖琳 戴曼曼 程行欢 图/主办方提供 当前,金融业已成为数字化转型进程最快、程度最深的行业之一,并深刻地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近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年度榜单发布活动在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内举行。本次活动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特别邀请金融机构、企业代表、专家学者齐聚圆桌论坛,围绕“赋能实体经济 共创美好生活”主题建言献策,共同发出转型发展“最强音”。 活动现场颁发了“年度优质转型企业”“年度数智先锋人物”等奖项。其中,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小春获得“年度数智先锋人物”称号,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获得“金融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突出贡献奖”。 数字金融成为银行“必答题” 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数字金融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从“选择题”变成了“必答题”和“抢答题”。 近年来,为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工商银行秉承数字化发展理念,围绕“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因”五维整体布局,全面深化数字工行(D-ICBC)建设,加速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变革,构筑工行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动能。 圆桌对话上,工商银行广州分行业务代表现场分享了案例:“广州工行将金融技术与场景生态相结合,例如在黄沙水产交易市场,针对其潮湿环境下手机支付不便的问题,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将结算功能嵌入实体电子机具,实现云端大数据管理,不仅解决支付困扰,还沉淀数据,为菜篮子工程物价趋势及食品安全溯源提供数据支持,进而推动数字资产积累,结合银行风控模型推出水产贷产品,助力水产客户经营发展。” 在数字技术方面,工行凭借自身区块链、大数据、AI及算力大模型等技术优势,服务实体经济。以大湾区出口跨境企业为例,面对复杂国际环境下跨境结算的难题,该行自主研发“工银全球付”产品,实现了外汇资金闭环清算,可提供7*24小时不间断人民币清算服务,有效满足企业贸易结算、全球发薪、总部集中代理收付等多种场景需求。 要在金融“江湖”长久立足,各大机构须秉持“内外兼修”理念。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行长陈汉锐介绍,早在十年前,星展银行便前瞻性地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旅,以数字科技塑造未来银行的运营模式,聚焦多个领域修炼“内功”。 其一,借助人工智能以及机器学习技术,剖析各行各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银行和企业的潜在影响。2023年全年,星展银行通过这两项技术在行业分析、风险管控等方面的精准应用,累计为银行创造了高达3.7亿新加坡元的经济价值,是2022年的两倍以上。其二,积极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内部员工的工作模式,全力推动工作效率的提升。其三,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业务流程中的各项业绩指标、工作效率以及操作环节进行全面量化,构建起以数字驱动的“控制塔”体系。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亚中国”)首席数据分析师兼创新中心总经理裴雷也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经验分享。当前,东亚中国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启动了数字化转型,从2021年制定首份战略计划至2023年,东亚中国逾90%的目标得以实现,还获得众多专利、软著及奖项,验证了转型规划的成功。这背后,离不开相关举措的有效落地。 裴雷介绍,其一是数据基础现代化,即坚持数据治理,不仅遵循监管要求,更注重挖掘有用数据,提升数据质量,构建大数据平台,夯实数据底层基础;其二是数字化人才培养,东亚中国人力资源处与战略及数字化办公室携手建立了“数赢”品牌,据悉,当前该行数字化人才占比从2020年的1.8%提升至如今的40%;其三是金融科技创新,东亚银行于2022年在香港成立了与初创企业合作的平台BEAST,并在2023年将其推广至深圳前海。 新质生产力衍生保险新兴需求 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金融服务紧密相连,保险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圆桌对话上,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财产险部副总经理马骥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保险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保险公司以风险分散作为经营基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衍生出很多新兴风险需求,对保险公司的诉求主要体现在需求多样化、服务多元化、方案个性化”。 以需求为例,过去,很多企业对于保险公司的诉求在于财产损失以及雇员等责任的风险保障;而在新质生产力场景下,它们对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知识产权等相关新兴风险有了新的保险产品诉求。在服务层面,很多企业以往只关注出险后理赔服务是否快速和便捷;相较之下,新质生产力的相关企业可能会要求保险公司提供贯穿整个企业生命发展周期的综合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需求,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在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三个方面作了相关应对。马骥特别提到,围绕数字化转型,保险公司主要聚焦大数据、物联网等最新前沿科技如何应用到保险价值产业链里。例如,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与广州本地农用无人机的领先企业极飞科技合作,通过“保险+科技服务”的手段,解决农用无人机售后服务问题;与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企业,打造从测试期到示范运营再到示范应用的多阶段保险解决方案。 金融赋能之下,企业如何面对数字化浪潮?广东中泰家具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与数字化中心的负责人郭新和现场分享了应对“招数”,通过对企业核心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推动前端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后端制造的智能化升级。 专家观点: 数据、场景、用户是重点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科技创新高地,正引领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与深刻变革。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应持续强化金融供给和产品创新,将‘活水’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产业,提升金融‘浇灌’的精准性和适配性,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既有机遇,也潜藏着挑战。林江现场提出建议,例如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机构优势互补,联动开发综合型金融产品;银行提供融资、保险公司提供担保、信托公司进行投资管理,形成资金需求和供给的闭环解决方案,为大湾区更多中小微企业、科创企业的发展道路提供资金保障。 “无论是自身服务‘硬实力’的内部升级,还是对外为实体经济‘强筋健骨’,数字化转型都是发展机遇和责任担当。”现场,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用12个字概括了当前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重点方向,分别是“数据科技、应用场景、用户体验”。 盘和林指出,以银行机构为例,不仅要引进数据人才,还要培育数据文化和数据思维,形成系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才能有效应对转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展望未来,通过“AI+”或者“数据+”的模式,与医疗、金融等各类的场景深度融合,也将推动金融企业和产业形成更紧密的协同效应。 “用户和用户体验才是‘诗与远方’。”盘和林还提到,当前大部分机构面临的挑战在于“获新”与“获客”。金融机构不仅要聚焦数字化流程、项目和工程,更要关注如何打通产业集群用户与金融用户的融合点,创造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