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现场 |
特等奖作品:廖靖尧《广东名饼博物馆》 |
优秀获奖作品展览现场 |
|
文/周欣怡 朱绍杰 图/主办方提供 日前,由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指导,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广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广东省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童创手工·粤创越美”广东第三届少年儿童手工艺创大赛落下帷幕。大赛的颁奖仪式和获奖作品展览均在广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举行。 经专家评委的最终评审,本次大赛决赛中,评选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最具创意儿童手工文化作品奖共63名。 童心视角诠释优秀传统文化 为响应《广东省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条例》中“工艺美术进校园”的呼吁,赋予孩子们因“双减”政策重新获得的闲暇时间以更丰富、更积极的意义,2024年6月,广东第三届少年儿童手工艺创大赛正式启动。大赛自启动以来,获得了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次大赛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与培养儿童民族文化自信心,汇聚了一大批来自全省7至15岁儿童、青少年的智慧与创意。 大赛主题涵盖了传统文化、红色教育、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广泛征集体现岭南文化的人文历史风貌、民俗风情和特色文化的手工文化作品共计428件,成功入围决赛的参赛作品有105件。在为期数月的征集与评审过程中,许多童心巧手的精彩作品被看见。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独特视角,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表达。 其中,林子馨的陶艺作品《龙的传人》和廖靖尧的手工粘土作品《广东名饼博物馆》获得特等奖。 10岁的林子馨向记者介绍道:“这件作品把龙分成了3段,表现了巨龙在云中腾飞、若隐若现的感觉,龙头坐着一个小男孩,表达的是年轻人要继续传承‘中国龙’的精神。” 他说,制作的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有的部分提前裂开了,当时龙的尾巴也掉下来过,本来以为这件作品会完成不了,但几次修复以后感觉成品还不错”。在数次失败后成功完成这件作品,让林子馨颇为自豪。 同样10岁的廖靖尧则用粘土和其他材料“搭建”了一座博物馆。“岭南地区的鸡仔饼、杏仁饼、老婆饼和盲公饼被称为‘四大名饼’,我就发挥想象力做了一个微缩型名饼博物馆。博物馆里包括制作点心的工作区、售卖文创公仔的文创区,我还精心制作了象征着‘步步登高’的旋转楼梯,参观者来到二楼品尝区可以现场品尝美味点心。” 活动当天,身穿马面裙的廖靖尧详细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作品,钟爱传统文化的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巧手与巧思让广府文化传播得更远。 童真与创造力的集中展示 近日,大赛主办单位在广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本次大赛优秀获奖作品举办展览,为公众展现孩子们巧手筑梦的最新成果。 展览现场,一件件获奖作品如繁星般点缀在展厅的各个角落。从细腻入微的手工剪纸到栩栩如生的陶艺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孩子们的童真向往。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孩子们的艺术天赋与创造力,更传递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本次大赛获奖作品中,也不乏一些极具创意与深度的佳作。有的作品巧妙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有的作品则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细腻的手工艺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这些佳作不仅赢得了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更在广大观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与赞赏。 此次展览作为广东第三届儿童手工艺创大赛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与表彰。展览将激发更多儿童、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推动传统手工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主办方期待更多孩子们加入这一充满创意与乐趣的世界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未来。 手工是物质和精神、实用和审美、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形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承载着民族文明与智慧的传统手工的价值尤为凸显。主办方希望通过本次大赛培养孩子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孩子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这也是一次追求心灵美育的过程,启发孩子们用心发现,创造传统工艺之美。 大赛主办单位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儿童手工方式让孩子对传统工艺美术文化进行创新传承,让工艺美术的种子根植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创造力和民族文化自信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