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诗经》中的“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中田有庐、疆场有瓜”的中国早期诗词,被后世众多学者认为其中的“瓜”,即为香瓜。此外,在距今4000年前的文化遗址(吴兴钱山漾)中,也发现香瓜种子。中国种植香瓜历史渊源,可见一斑。
佛山三水种植香瓜由来已久,其中以乐平香瓜最为闻名。据有关调查,三水约在明末清初由中原引进香瓜并开始种植。据旧时三水县志记载,香瓜主要集中在乐平栽种,一年两熟,适宜岗地生长。由于三水的土壤为冲积土居多,疏松透气,光照充足,气候温暖、水源丰富,而且水质优良,排灌方便,是香瓜理想的生长环境,因此形成了香瓜在当地应有的优良品质特性。过去由于种种的原因,香瓜在当地只是零星分散地种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三水逐步成为广州、佛山、深圳等大中城市的蔬果供应基地,香瓜种植生产也迎来全新发展机遇,并以其出众的品质,成为广佛乃至港澳地区市民夏季消暑常见果品。
在佛山三水,也流传着香瓜与同样位于三水的大旗头古村的一段“古仔”。相传,清朝振威将军郑金为三水乐平人氏,曾因其母辞世返乡守孝,皇帝下旨拨款赐其建豪院(即现在的大旗头古村)。豪院落成庆典之日,郑金大摆宴席款待,八方官员、乡绅皆来祝贺。酒过三巡,宾客已有醉意。此时,一同宗族人献上一瓜为众宾客解酒。瓜开香飘满屋,食之满口清凉,甜如蜜汁,顿时酒意全无。郑金遂问:此为何物?乡人答有叫香瓜,有叫甜瓜,也有叫蜜糖埕,未有统一称谓,为三水本地之产物。郑金稍作思考后说:此瓜形似北方雪梨,就称雪梨瓜吧。自此之后,在佛山三水,香瓜也被称为“雪梨瓜”,被本地民众广泛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