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脉众议】

祭扫只是一种形式 文明却是一种风尚

来源:羊城区域     2020年03月27日        版次:ZHA13    作者:白雪

    

  夏杨/ 美编  杜卉 / 校对  赵丹丹

  特约撰稿/白雪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天气清澈明朗为“清”,万物欣欣向荣为“明”。 清明由节气演变为民俗节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华祖先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既是自然节气点,又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盛大春祭节日,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

  清明节还有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之称。肃穆的扫墓祭祖,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对先人及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而踏青、行清则表达了人们亲近自然、释放胸襟、享受春天乐趣之情。清明气温回升,雨量增多,恰是春耕、农种的大好时节,于是有了民间的“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同时也是植树造林的良好时机。

  全国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各地习俗也存在细节差异,但扫墓祭祖、踏青仍是共同的礼俗。客家人集聚的惠州地区,民间习俗也大同小异。从旧时的西湖棹歌中可见一斑:“三月花开湖草青,踏青都上六如亭……”

  但是,2020年的清明注定不同于以往。今年是人类历史上极度不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已经在120多个国家爆发,呈全球蔓延趋势。我国经历了近两个月极其艰苦的努力,倾全民之力方才基本控制了疫情。但输入性病例不断,至今疫情尚未解除。全球疫情正处于强烈爆发期,惠州市刚转入低风险等级。

  此刻,传统民俗清明节将如期而至。清明期间的祭祖扫墓和踏青活动势必关系到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疫魔一天没有消失,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自毁白衣战士和全国各条战线无数勇士们千辛万苦甚至用生命代价换来的平安局面。

  鉴于此,广东省委、省政府及时号召我们全力打好清明前后疫情防控硬仗,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严防疫情反弹。省民政厅发布了关于今年清明扫墓活动延迟到中秋和重阳节进行的倡议。向全社会提出文明、简约祭扫。惠州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也多次发布消息,倡导市民文明祭扫:“居家追思,平安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网络祭祀念故人。” 生者的安康就是对故人最好的告慰。况且祭祖思亲原本就包含了百姓祈求先人保佑的成分,疫情期间保护好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就是对社会负责,更是对逝者的告慰。特殊时期,为了巩固今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局面,我们都应倡导绿色、文明、简约的祭扫新风尚,别样的清明一样的深情。

  万物有灵,祭扫活动重于心而不拘于形,倡议大家居家祭扫,减少聚集,暂缓出行祭祖,避免人员集中造成疫病再次反弹。用居家追思、网上献花、留言寄语,或为先祖和故去亲人遗像摆放鲜花祭品、焚香悼念等形式追思先人,缅怀逝者,寄托思念。“还应减少,暂停组织守灵、告别、祭奠等人员聚集活动,不给疫情传播可乘之机。”

  作为侨乡的惠州,市民应规劝准备回乡祭祖的海外华侨和在境外学习工作的亲属,暂不返乡祭扫,待到疫情消失,再回乡祭拜不迟。只要心里装着先人、装着故去的亲人,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追思和纪念。

  春雨绵绵,芳草萋萋,正是踏春好时机。今年清明,我们也可以借着怡人春光,适当开展户外健身强体活动,吸天地之精华,沐日月之辉光。但切记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不聚集,不扎堆,不到人多的地方去。时刻保证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安全,也是对人类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的贡献。 

  祭扫只是一种形式,是对先辈的怀念和尊重;文明却是一种风尚,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体现和要求。“倡导文明祭扫既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时代风尚所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行动,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为夺取疫情防控全面胜利贡献力量!”

  让我们同心共筑防疫网,彻底打胜这场艰苦的防疫战。待到疫情过去,我们再以健康之躯,去祭拜先人,寄托对逝去亲人的追思。祈求山河均无恙,愿天下苍生皆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