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全国最早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城市之一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 今年5月16日是第三十一个全国助残日。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民生幸福标杆是深圳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之一,作为全国最早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城市之一,以及全国首个启动无障碍城市建设的超大型城市,深圳去年公开就《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修订起草稿)》征求公众意见。今年深圳两会上,无障碍城市建设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多位市人大代表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管,为无障碍需求群体扫清出行障碍。 建设率、达标率差距大? 建议新建项目将无障碍设施纳入审批环节 据了解,深圳无障碍建设起步早、投入大,涵盖设施建设、公共交通、信息交流、宣传教育、居家无障碍改造和无障碍设施竣工验收制度等多个方面。2020年,深圳市人大审议通过《深圳市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草案)》,为无障碍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据深圳市人大代表潘艳掌握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深圳共有31873名持证残障人士,此外,常住老龄人口超过120万,孕妇、婴幼儿、临伤病者等也是潜在的无障碍需求群体。 潘艳认为,全方位、系统化推进打造无障碍环境迫在眉睫。不过,当前深圳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率和达标率差距大。“无障碍基础设施涵盖了公共建筑、私人住宅以及城市广场、绿地和历史文物保护建筑等设施。从针对福田区的抽样调查结果来看,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交通设施符合标准的无障碍设施比例分别为49%、13%和12%。”潘艳介绍,深圳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和衔接性问题突出表现为,缘石坡道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存在高差比例为67%,公交车站内未建有连接人行道的盲道比例为78%。部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成为一种摆设,无障碍环境功能合理性低。 潘艳指出,出行无障碍涵盖了城市道路、铁路、航空、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水运交通相关设施的无障碍设计。目前深圳无障碍公共交通配置率较低。以公共汽车为例,深圳共有普通车辆14933辆,设有无障碍踏板的公交车有1737辆,占总数的10.42%,设有无障碍踏板低底盘公交车有476辆,占公交车总数的2.85%;再以出租车为例,深圳共有21789辆出租车,2020年预计投放无障碍出租车(M3型)100辆,但实际运营仅65辆,仅占出租车总数的0.3%。据调查了解,无障碍出租车使用率并不高,在路上也难得一见;另外,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在无障碍设施和服务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潘艳建议,深圳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中长期规划,率先改造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早期建设项目分步分批整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将无障碍设施设计纳入审批环节,从根本上避免无障碍设施“建后再改”等不良现象发生。 无障碍设施沦为“面子工程”? 建议开发市民“随手拍”加强监管 深圳市人大代表梁桂华建议,深圳可以依托科技创新的优势,全流程实施全域无障碍规划设计,发挥深圳5G全覆盖的优势,运用前沿科技和智能化平台管控的研发成果,重新定义“无障碍”的标准和使用场景,率先实现全域无障碍智慧助行,助力深圳建设无障碍先行示范区。 深圳市人大代表陈洁指出,当前,深圳无障碍设施依然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无障碍道路和设施被损,造成了新的障碍。陈洁建议,针对部分无障碍设施沦为“面子工程”,可采取第三方评估督查机制,由政府委托专业的社会组织进行无障碍验收、整改、督查工作;执法部门则要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开发市民“随手拍”功能,将出现破损、侵占无障碍设施的情况通过手机拍照上传至监管平台,责任单位及时整改。 陈洁还提出,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有关文字、语音、虚拟手语智能识别与转换技术等研究和产品开发,可整合百度地图、腾讯地图、高德地图等软件,添加无障碍标注功能,形成全市无障碍电子地图,为残障人士获取无障碍出行路线提供便利。 深圳市人大代表李咏霞则重点针对残疾人专用车位未按规定设置、被占用等突出问题,建议开展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开辟投诉渠道,引入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