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沈婷婷报道:进入集成电路设计头部企业工作不到两年,深圳大学集成电路专业2019届硕士毕业生黄同学的月薪就翻了两倍,他把这归功于学校对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集成电路设计的软硬件工具和测试设备非常昂贵,但我们专业的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立的电脑和完整的集成电路操作环境,用以完成各项实践作业。”在学校读研期间,黄同学就拥有六项专利,在国际微电子领域重要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斩获多项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大赛奖项。 黄同学是深圳大学培养集成电路专业高素质人才的缩影。为助力破解“中国芯”难题、打造自强之“芯”,深圳大学构建“N(人才)+1(平台)+X(渠道)”培养模式,打造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的“三把钥匙”,强化产教融合。 早在2012年,深圳大学就与深圳市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简称深圳IC基地),共建集成电路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2013年,该基地获批为“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之一,成为链接高校人才提供方与企业人才需求方的中枢。 “我们努力让毕业生出校时就不是‘素人’,而是具有实践经历的行业骨干。”深圳大学集成电路专业硕士学位点带头人朱明程介绍说,“N+1+X”模式专注于强实践、强工程,贯穿于集成电路工程硕士培养全周期、全环节。 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丁文华表示,学院紧跟市场需求,灵活设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工程师岗位为导向,着重实践类课程,建立紧密的工程硕士实习基地和实习计划,努力培养出重实践、强工程、优能力的中国“芯”人,让人才离产业更近。 自2013年的起步探索至今,学校集成电路方向的毕业生已从“默默无闻”的状态,到如今受华为海思、中兴通讯、国民技术等集成电路设计头部企业的持续垂青,学生就业率达100%,连续多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据悉,深圳大学已培养了300余名集成电路工程硕士,根据工作3至5年毕业生的情况调查显示,近80%的毕业生三年待遇提升率达到300%,五年后平均年薪达50万元,50%以上的毕业生五年成长为企业核心技术骨干、研发组领导或中层干部,不少毕业生已经独立负责并实现芯片量产。
-
即时新闻
深圳大学“订单式”培养集成电路专业高素质人才
八成毕业生三年内待遇提升300%
来源:羊城区域
2021年05月19日
版次:ZA13
栏目:走在前列 勇当尖兵 聚焦2021深圳两会
作者: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