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乡村游·“非遗+”·“研学+”
 惠州文旅高质量发展再出发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2月17日        版次:ZHA09    栏目:    作者:林海生、杨锦强

     非遗展演现场,游人如织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海生 通讯员 杨锦强  图/受访者提供

  

  二月草长莺飞时,惠州的文旅市场也迎来春天,强势复苏,惠州火车站、高铁、机场再现繁荣忙碌的景象。

  经过三年洗礼,全国文旅市场呈现不少新业态。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提出:“‘人山人海吃红利,圈山圈水收门票’的时代已经过去,‘走马观花逛景点,扎店购物吃回佣’的模式更不可能让旅游业重回黄金时代。”这个观点迅速在全网引起热议与思考。

  乘着旅游复苏的“东风”,许多地方正为新一年旅游业的发展谋划方向。作为大湾区知名的旅游城市,在春暖花开之际,惠州如何重整旗鼓、高质量发展再出发?

  

  春节A级景区迎客102.68万人次

  

  “惠州景区的游客较过去三年有了不小的增幅。”惠州市旅游协会会长骆榕浩表示。

  位于南昆山的地派温泉森林度假区(以下简称“地派”),近来每天有粤A、粤B的车辆开进度假区。地派负责人李星凯向记者介绍,景区内有340间房,春节假期每天都是满房状态,今年一月入住率达80%,2月上半月入住率也达70%。

  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以来,地派勤修“内功”,不仅增设了水上娱乐、心形泳池等设施,还琢磨出了新的品牌推广方案,在不同季节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不同的游玩方案。李星凯介绍,借着龙门县全力打造全域旅游“龙门阵”的春风,地派联合周边的南昆山云顶旅游度假区等组成了“龙门十三汤”温泉大品牌,各度假区求同存异,协力向外界推介龙门温泉。“我们还推出了‘三伏浴’温泉,开启了夏天也可泡温泉的新模式,广东一年四季可泡温泉的名头越来越响,改变了之前的旺淡季之分。市场从来不缺消费力,重点在于景区的配套设施、旅游产品能否贴合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李星凯说。

  今年“候鸟团”的回归,惠州滨海也重现往年的热闹。“终于来巽寮玩了。”来自湖北荆州的李俊带上妻儿到惠东巽寮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李俊在广东读的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他一直想带着妻儿过来体验一下南方的暖冬:灿烂的阳光、洁白的沙滩、热闹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

  据惠州市文广旅体局统计数据,今年春节假期,全市40家A级景区,春节假期总共接待游客102.6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86%,其中,巽寮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客流量9251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7%;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客流量2562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4%。

  

  乡村振兴带来文旅新契机

  

  偷得浮生半日闲,清茶淡盏两相欢。周末,带上家人或与三两好友一起,驱车远离城市的喧嚣,在静谧的乡村里,看山望水,煮茶眺远,悠然自得……近两年来,“微度假”模式兴起,休闲的周边游越来越受到都市白领的欢迎。

  “喂,你好,这里是‘摆烂’农场……”临近中午12点,距离正式营业还有1小时,惠东“摆烂”农场负责人“周一”的电话就响个不停,来电都是咨询进场游玩事宜。

  当天从惠州市区驱车1小时到农场的市民杨先生告诉记者,蓝天白云下,树下点点光斑,伴着轻柔的音乐,三五好友放下手机,自然打开话匣子,偶尔翻翻烤架上的肉,若有些许油腻,马上来杯热茶。“很舒服,很享受,希望多些机会与朋友在这样的环境下过周末。”杨先生说。

  “周一”介绍,每天到农场的游客以深圳、东莞和惠州惠城区、惠阳区为主,主要分为两个类别:一是朋友聚会,二是家庭亲子游,占比各为50%。“大家在这里都可以找到项目游玩,我们也非常鼓励家长在此解放双手,钓钓鱼,烤烤肉。”

  每到周末,位于罗浮山下的徐田村人流涌动。白天,游客们徜徉在山水间,参观气势恢宏的百年古建筑;夜幕降临,篝火晚会、露天电影等活动热闹非凡……在这座300多年历史的广东省古村落,当地外出乡贤牵头把村里的闲置民房改造成文化部落,吸引了画家进村开展采风写生活动;各地艺术家和音乐爱好者在金黄的稻田里共同唱响动人旋律……纷至沓来的游客,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其中,2022年徐田沙葛总产值达800万元。

  

  “非遗+”注入文旅新灵魂

  

  2月9日晚(农历正月十九),惠东县大岭街道春光村上排自然村人头攒动,都是前来观看民俗活动舞草龙。

  当晚,村民将线香插满在草龙后,锣鼓声一响,跟随“龙珠”,21名青壮年擎着长龙,1名青壮年作为起舞领路人。这条身长60米的长龙在村中祠堂前的大广场起舞,摆出各种龙腾英姿,只见草龙起舞,线香火光飞舞……

  活动一直持续到当晚11时许,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意犹未尽地踏上归途。“我们是在巽寮湾度假的,听说这里有民俗活动,专门赶来观看。白天踏浪观海,晚上走近民俗,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体验非常不错。”游客宋先生说。

  春节期间,身为潮汕人的“周一”得知家乡的英歌舞带火潮汕旅游之后,迅速组织了麒麟舞、财神爷游园等活动,不少客人慕名前来。“我们总共有100张桌子,每张桌子可容纳4人,基本上天天满台。”“周一”介绍。

  同样是今年春节,在非遗活动的助力下,西湖景区客流量584752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18%;罗浮山景区客流量9199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58%……市民参加游园、赏乐、品茗等传统文化活动,在A级景区里享受非遗文化,沉浸式体验惠州年味。

  

  旅游业界热捧研学旅行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研学是旅游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惠州市青年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姚宏告诉记者,近年来,不少旅行社在转型过程中成立研学部门,旅游景区成立研学基地,导游们也成了研学旅行指导师的主力军。

  不管是在惠东高潭红色基地还是海岸沿线,不管是在东坡纪念馆还是西湖,不管是在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还是仲恺奥莉农场,都可以看到研学队伍的身影。

  位于惠阳区的亚维浓生态园近期也迎来了不少研学团队,负责人蔡易峰告诉记者,“研学+”将是该景区接下来重点打造的方向之一,他们将利用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人文类、科技类各种研学活动。

  蔡易峰表示,节后开学,他们也将迎来新一波研学客人。“我们离香港很近,港澳团将是我们接下来的重点方向”。

  “研学旅行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非常好,高质量人才依然严重供不应求。”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说,“旅游+教育”专业的融合,恰好与研学旅行指导师的要求相契合,学院未来将继续发挥优势,为研学市场培育更多拥有师者之心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