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天经典作品《锦绣湖山图》 林水天供图 |
博物馆馆藏《葛仙翁吐饭成蜂》 钟雪平供图 |
博物馆馆藏《池养右军鹅》 钟雪平供图 |
惠州画家黄澄钦所作的“李长天饮茶”图 |
黄澄钦描绘的李长天 |
位于元妙古观的《西湖图》,现保存完好 |
六十岁的李长天 林水天供图 |
李长天曾经营的纸扎店,现已易主 |
文/林水天 图/王小虎 李长天(1878—1970年),名峄桐,字长天,以字行,号半日道人。其祖籍博罗汝湖(今属惠城区)虾村,自幼居住惠州城,曾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作为一名职业国画家,擅山水人物花鸟。七十岁前,李长天的山水画多绘写山川妙韵,表现高士情怀和文人意趣;晚年作品则多以惠州西湖为主题,精心创作形态多样、内涵丰富的《惠州西湖图》,在东江流域颇具盛名。 师承李星阁 取前人之长而自出新意 李长天家境贫寒,幼年失怙,年纪稍长便毅然挑起养家重担。在扎灯笼、糊灵屋时,他顺手就会画上各式图案和花卉人物等,对山水人物花鸟的勾画涂色兴趣日浓。 李长天走上艺术道路,与著名画家李星阁的启蒙和帮教分不开。李长天自小就在伯父李星阁的言传身教下,对诗书画艺渐有心得,逐步熟习了李星阁用笔蘸墨绘写花鸟的技巧,为日后的绘画事业打下扎实基础。 1900年,22岁的李长天开始在画坛独立打拼。他经营着一家纸扎店,除承接扎灯笼、糊灵屋外,还展售自己临摹的中堂、条屏、横幅等各式花鸟鱼虫画,“花鸟画家”的名声逐渐在两城八乡传开。不过,李长天此时在艺术上还处于模仿李星阁的阶段,以花鸟画为主,多工笔而少写意。 民国元年,33岁的李长天弃商从教,在多所学校担任美术教员。这时,他已吸收李星阁的画艺优长,融入自己心得,花鸟画功夫渐臻老到,笔简意全,墨淡韵高,颇有“青出于蓝”之势。他想方设法寻找宋、元、明等历代山水大家的画册,临摹揣摩,学习以水墨为主体、重墨气墨韵、“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水墨画技巧,兼取黄筌、徐煦两家的“富贵”气象和“野逸”意趣,追求有笔有墨、气象高古的画风。 荣获省级奖项,走出惠州,是李长天弃商从教之后的又一人生节点。1922年,广东省举办“第一届全省美术展”,李长天的《百鹑图》受高剑父、高奇峰等人好评,荣获一等奖。名流沈少阑特为之题图,称李长天得李星阁“亲承指授,趋步竹林”,“所绘《百旬图》,布置得宜,百鹑百式,无一雷同。合观全绘,佳构美不胜……堪为全场放一异彩也”。时任省长的陈炯明即以四百大洋重金收藏,并邀其入幕。 据李长天自述:陈炯明对他很信任,要他穿上军装做“记室”,掌管陈的私人印鉴。虽一个月后就请辞了,但在这期间,因陈炯明的介绍,李长天得与省城文化名流,特别是岭南画派的同行相识酬酢,交流画艺,探究国画的新方向、新技法。他见识日广,胸襟渐开,境界自宽,山水画大开大合的磅礴气象已露端倪。人物画则受清代画家改琦仕女画和任伯年、吴昌硕的影响,骨中见韵,有善取气格、设色华丽的海派风味,技巧日臻精湛,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生守清贫 苦中寻得作画之乐 然而,命运弄人,世事难料。李长天因给儿子治病致贫,且中年丧子,生活困难。为了生计,他在茶楼接单写画,按价收费,但市面萧条,常常入不敷出。为解燃眉之急,李长天只好把人物画的技能用于画“行乐图”,为逝者“写真容”,因此练就了高超的人物画功夫,不但写真,且可传神,可谓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雅俗共赏。在用照相做“遗容相”还未普及的当时,李长天是惠州此道中的“顶尖高手”,很有市场。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李长天将目光投向身边的民风民俗和平民的喜怒哀乐,并以此为题材,应物象形,创作了许多反映惠州古城生活的“风俗画”,如“卖豆花”“糊灯笼”“饮早茶”等,体现了平民画家的乡土情怀。 贫苦多年,李长天终于时来运转。1956年,在经时任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张友仁的推荐,李长天获聘为省文史馆馆员,迎来了重要的人生转折。这位年近八十的老人从自己的际遇联想到历史上著名的姜太公遇文王故事,欣然作《白头钓翁图》,题诗云:“八十年来拙老翁,天涯海角效姜公。一朝际遇风云会,钓得金鳌变化龙。” 因省文史馆每月发补助费和供给生活必需品,李长天终于可以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所热爱的绘画事业上,创作热情空前高涨,精力丝毫不输于年轻人。他继续沿着临摹传统道路前行,化古出新,恣意挥写,“下笔便有凹凸之形”,佳作迭出,进入人生的创作高峰期。现今存世的李长天作品,大多作于这一时期。 那时的李长天在桥东南昌路一处老式民房居住,楼阁的画室矮小狭窄,环境简陋,白天画画都要点“火水灯”(煤油灯)。炎热天时,他只穿一条牛头短裤,赤膊,着木屐,汗流浃背。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也从未停止绘画。 在此期间,李长天画了直幅《锦绣湖山图》。他经常自我调侃说:“糊涂糊涂又糊涂,涂来涂去画西湖。”现在其流传下来的《惠州西湖图》中,有六尺、五尺、四尺横幅及大小斗方等,多是精心绘写的力作,构图笔法墨法都有所变化,无论平远、高远、深远,浑厚完整,既有宋人画的大气,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惠州乃至省港两地影响颇大,被称为“西湖画家”。 险被日寇刺死 铮铮铁骨扬民族气节 1938年,李长天年过半百。这时国难当头,李长天对国民政府的抗日态度极之失望,作画铭志。他画了一幅《陈圆圆小像》,题诗四首讽劝当局,其中一首写道:“将军无力奈谁何?应笑徒劳起怒波。若使项王如后辈,虞姬不唱帐中歌。” 两年后,年届花甲的李长天正式入西湖元妙观为道士。他避世但并没有忘世,更没有放弃手中的画笔。在元妙观,他半天绘画,半天到学校上课,故自号“半日道人”。虽说是“半日道人”,其实并未能“不为物累”远离尘俗。面对着干戈扰攘、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他常借杯中物消愁解忧,在酣醉之中挥毫写画:“秋来木叶多摇落,日暮寒鸦不肯栖。道人醉酒淋滴墨,半是巫山半是云。” 据李长天的女儿李巧儿回忆,在日寇侵占惠州时期,元妙观被日寇毁损,道众星散,李长天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照管观产,维护元妙观。观在惠州府城外下廊,进出城时要经北门(朝京门),因不肯给守门的日本兵鞠躬,李长天曾遭日军用刺刀对胸口连刺三下,逼迫弯身躲避,幸仅划破长衫而不致丧命,情形惊险万分!在李长天所绘赠霞村李氏祖祠堂花鸟四条屏上,盖有一方“元妙古观主持”印章,就是为纪念这段特殊日子而刻的。 处在时代巨变的节点,李长天从未变的是浓厚的爱国情怀。抗日战争胜利,李长天心潮澎湃地挥写了《醒狮图》,寓意国人扬眉吐气的精神面貌;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参加了多次政协和人大会议的李长天喜悦、自豪地称自己是“四次代表,五朝元老”;朝鲜战争爆发后,李长天再次挥写《醒狮擒猛虎》图,题“醒狮擒猛虎、除害保和平”,展现不甘屈辱,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 1970年3月12日,李长天病逝,享年92岁,后事一切从简。“劫难沧桑雕笔墨,家风敢信是清贫”,他的一生,对自己、对亲朋、对西湖、对社会,可谓均是于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