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瑜 我应该属于为数不多的“幸运派”:大学专业选的是新闻,在多数同学去了政府、企业就业的情况下,我在媒体“专业对口”下一口气干了十几年。一直都记着当年老师教导的“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这也是我心目中记者该有的样子。 还记得刚入行不久,珠海横琴天然气处理终端附近海底天然气管线出现泄漏,得知此事的我立刻赶往现场,换了好几种交通工具才抵达现场,颇为周折,那时候觉得“原来做记者挺不容易的”。总体而言,做记者虽然累且焦虑,不过确实让我得到了很多快乐和成就,也让我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有时候想,能这么“长情”对待一份工作,大约是对这个职业真的发自内心的喜爱。很感恩一路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收获了许多闪亮的经历。 在媒体行业,很多日子都是崭新的。有时,我们会遇上很牛的“大咖”,他们的新颖见解总能点亮我们的思想;有时,我们参加各类展览论坛,了解行业前沿趋势;有时,我们对各类线索抽丝剥茧,为民发声;有时我们参与城市的盛事,感受时代的发展脉搏……在我们这一行,“新鲜”是一种常态。 也正是这种新鲜,促使我们不断学习。一篇稿件背后通常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元宇宙”“脑机互动”“深合债”……要了解各种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保持学习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常疑惑“时间去哪里了”,但一步一个脚印的耕耘又让我觉得“无愧于时间”。 回首这十几年,媒体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今年开始,不少人会发出疑问:AI来了,记者会失业吗?在新的形势下,我有时候也会思考:未来的传播形式会如何?我们能做些什么来迎接未来?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我想,记者的身份并不存在固定的终极状态。总有问题尚待解答,生活也不会一如既往。我也相信,最优秀的新闻记者不只是简单地传播信息,他们的价值在于发现那些对人们真正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