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根植悠久历史,活化创新发展

莞城“东莞记忆”开工
打造文旅发展新模式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6月15日        版次:DA09    栏目:    作者:李洪宝 石梦卓

     莞城老城区街道 石梦卓 摄

     骑楼街区及改造后效果图 莞城宣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洪宝 石梦卓

  

  近日,位于东莞莞城的“东莞记忆”项目正式开工,老莞城的形象也得以在此走进东莞人的视野之中。作为东莞历史的发祥地和东莞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莞城经历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也在商业中心改变以后迎来了令莞城人失落的“落寞时刻”。如今,依托莞城悠久历史文化打造的“东莞记忆”项目,根植于莞城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在商业形式、产业形态上积极创新发展,致力于打造具有莞城历史文化特色的发展模式,给老城区发展带来了新变化。

  

  千年莞邑文化的历史起点

  

  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东莞,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近代开风气之先的地方。历经千年更迭,东莞在浩瀚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大量历史深厚、意义重大的人文景观。而老莞城作为千年莞邑文化的历史起点,则是凝聚了无数东莞人的精神寄托,是东莞人的精神家园。

  来到莞城老城区,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便是“西城楼”。西城楼的正式名称叫做迎恩门,是旧东莞县城的西门。现在的西城楼位于现在的莞城西正路,始建于明洪武年十六年(1383年),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经过后世的多次重修,现在西城楼高16米,通面宽26米,通进深14米,1982年被东莞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定为“莞之源——东莞城市原点”,见证了莞邑大地的沧桑巨变。

  骑楼建筑和传统岭南建筑是莞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建筑。位于莞城西部的大西路中兴路历史文化街区聚集了众多骑楼建筑。所谓的骑楼建筑,为民国时期建造,两旁建筑并肩联立而建,形成连续的骑楼柱廊和沿街建筑立面,多是商住混合,二或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立面多三段式,造型优雅美观,融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于一体。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该街区现有文物建筑2座、历史建筑27座、优秀传统风貌建筑68座,极具岭南历史文化韵味。

  除此之外,莞城还拥有岭南四大园之一的东莞可园、东莞运河、却金亭碑等一系列历史文化建筑。可以说,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构成了令东莞人魂牵梦绕的精神寄托。千百年来,无数的东莞人从这里出发,创造了属于东莞的恢弘巨变。

  

  创新求变是发展的需要

  

  莞城曾经创造了无数的“高光时刻”——新芬路、振华路曾经是东莞最红火的商业街,每到周末就挤得满满当当的向阳路麦当劳餐厅、商业街上摩肩接踵的行人……而近些年来随着商业中心的迁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莞城老城区的人气也不复以往,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老城区的发展不得不“创新求变”。

  冯先生在莞城西正路经营一家店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莞城人,冯先生见证了莞城近二十年来的变迁。“十几年前这里人气十分旺的,现在人不是很多了,目前居住在这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家,包括我自己也不在这里住了。”冯先生告诉记者。

  “大概七八年前应该是一个分界点。”冯先生表示,随着东城和南城新的商业地标纷纷拔地而起,莞城商圈面临冲击,“年轻人都被吸引到新的商圈去消费了,包括互联网对实体店铺的影响也很大,莞城这边的人流变得越来越少。”冯先生说。

  冯先生还表示,老城区一些相关配套措施的缺失也是导致老莞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之一。“莞城的街道比较窄,停车也不好停,距离地铁站也有一些距离。”冯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店铺外边的小巷照明设施仍然不足,其店铺一般营业到晚上6时就要打烊,夜经济发展条件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形成东莞城市建设新亮点

  

  面对各种因素的叠加对老城区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何采取措施扭转这种局面,将莞城的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东莞记忆”项目为老城区今后的发展或许可以提供有益参考。

  记者了解到,“东莞记忆”项目以“重塑千年古城生命力,打造多元共生的活力引擎、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街区典范”作为总定位目标,采用“微改造”的方式,打造集居住、文化、商业、旅游、创意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共生型历史文化综合社区,是东莞第一个街区型“修旧如旧”的城市更新项目。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阮涌路等4条骑楼街“主干道”被框定为F形街区改造与活化区域,将最大程度保留和发扬莞城的老字号、特色店铺,以及代表东莞本土的文化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市场之间的资源联合导入,为街区引入大量品牌IP及优质的商户入驻。

  “通过‘东莞记忆’这一系统的老城活化项目,打造通达周边、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一方热土,形成东莞城市建设的新亮点,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东莞市副市长叶葆华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