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珠海大力推进“蓝色海湾”整治

有效改善整岛生态环境状况,提升海岛及周边海域环境质量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7月26日        版次:ZXA10    栏目:    作者:钱瑜

     大万山岛修复后现场图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钱瑜

  

  7月25日,珠海市推进水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珠海市水务局总工程师梁杰明介绍,珠海正在加快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八大工程、建设水资源配置网等六张网,推动形成服务水务高质量发展的水治理体系,为珠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务支撑和保障。其中在海洋生态修复方面,珠海市大力推进“蓝色海湾”整治,在大万山岛、桂山岛、东澳岛、三角岛实施海岛海岸线修复,有效改善整岛生态环境状况,提升海岛及周边海域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

  

  供水保障:破解“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

  

  去年,珠海经历了“历史最强咸潮”,为有记录以来取水机率最低的一次,但珠海居民却基本没有感受到咸潮的存在。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梅平“揭秘”称,咸潮逐年加剧,珠江水利委员会开展了多轮枯水期水量调度,水控集团提前制定抗咸预案,科学调度抢淡补库,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有效保障了珠澳两地平安度过形势严峻的咸期。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珠海市完成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广南梅供水管工程、乾务、南区、西城水厂扩建等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约40亿元。

  目前,珠海已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珠澳原水系统——日取水能力为470万立方米/天,约是实际供水量的3.7倍,是咸期抢抽淡水的有利条件;17座供水水库总库容约1亿立方米,在没有补库条件的情况下,可满足珠澳两地约30天的用水需求。目前,珠海正在建设的南洪隧洞、平岗泵站二期工程,及包括近期将投入建设的竹洲头泵站扩建及配套管线工程、竹银和黄杨原水系统联通工程等在内的六大优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将在珠澳原水一张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原水布局互联互调、互为保障的能力,提高珠澳原水供应的安全性和保障性。

  

  污水处理:初步形成“厂站网一体化”运营管养模式

  

  良好的水环境对建设“绿美珠海”尤为重要。近年来,珠海在打造良好的水环境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或成就?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梅平介绍,2018年珠海正式实施全市排水设施管养体制机制改革后,初步形成了“厂站网一体化”的运营管养模式。今年1-6月,珠海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平均浓度达到96.3mg/L,比去年同期增长3.2%,实现城市排水系统提质增效。

  此外,珠海加强排水许可审查,从源头上促进减排。各区(功能区)排水主管部门委托管网公司对“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核发”,减少排水户错接乱接的情况,从源头上促进减排。

  与此同时,珠海持续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目前,水控集团下属排水公司负责运营10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76万吨/日。为进一步提升全市污水处理规模和能力,珠海正推进一系列污水处理项目。

  

  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开展蓝色海洋生态屏障保护修复工程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林溪介绍,近年来,珠海市组织开展了《珠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分阶段制定了修复目标;落实衔接广东省“双重”规划总体布局,重点开展蓝色海洋生态屏障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和万里碧道和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在沙滩岸线修复方面,近年来,珠海市修复了香洲区“一带九湾”中的香炉湾、美丽湾、绿洋湾等多个岸段的沙滩岸线,陆续完成修复了锦塘湾、海豚湾、东澳湾、三角岛等多个海岛岸线和主要海湾,在大海和陆地间形成缓冲区,改变原有硬质护岸易受侵蚀的弊端,有效降低了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冲击。

  在滨海湿地修复方面,珠海市完成了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修复滩涂底泥、水鸟栖息地,建立智能化监测体系,提升鸟类觅食地质量,通过持续生态修复工程,现已建成珠三角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面积约500公顷,成为省内研究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候鸟迁徙和发展的重要基地。

  在海岛、海岸线修复方面,珠海市大力推进“蓝色海湾”整治,在大万山岛、桂山岛、东澳岛、三角岛实施海岛海岸线修复,通过边坡治理、复绿山体裸地、湖泊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整岛生态环境状况,提升海岛及周边海域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其中三角岛在2015年获得省政府批准以生态修复为引领,以“公益+旅游”模式进行开发,目前全岛复绿面积约达8万平方米,海岸线生态修复长度约4000米。绿色慢慢回归岛上,动植物多样性愈加丰富,三角岛及周边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提升,“珠海市三角岛湖泊整治及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为其他海域海岛的保护修复提供了重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