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汕头:夏日文旅人气旺 纵享城市“多巴胺”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8月16日        版次:YD09    栏目:    作者:曾柯权、陈锴跃、郑奕芝、廖晞冕、陈洁鑫、罗曼、翁安杨

     妈屿岛 龙宣供图

     在轮渡上可以尽享橙黄色的都市日落 蔡嘉鸿 摄

     颜色诱人的红桃粿

  

  文/图 曾柯权 陈锴跃 实习生 郑奕芝 廖晞冕 陈洁鑫 罗曼 翁安杨

  

  日前,“多巴胺”一词在网络上火热兴起,多巴胺穿搭、多巴胺色彩……纷纷进入大众的视野。“多巴胺”本身是一种神经递质,当一个人感受到快乐时,大脑就会释放出来的一种神经递质,随之点亮美好心情。在城市中,同样有着令人快乐的“多巴胺搭配”。进入夏季,汕头的城市色彩便格外分明。蓝天白云下,火热的鲜红、舒适的翠绿、治愈的粉嫩、夺目的深蓝……城市人文与地理交汇而成的色彩总能让人心生愉悦。

  “多巴胺”给生活带来了全新创意,汕头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这个漫长的夏季中呈现热烈耀眼的色彩,为城市中的人们增添一抹舒适与光彩。连日来,羊城晚报记者走过汕头的各个地标、景点,在镜头和文字中,发现城市的“多巴胺”……

  

  

  海滨城市的“蓝”漫——妈屿岛上见湛蓝

  

  在汕头内海湾出海口,有一座岛屿被深蓝色的海洋环抱着。一望无际的海面映照出湛蓝的天空,汕头海湾大桥从岛上穿越而过。主打“海岛蓝”的妈屿岛,不仅有碧海蓝天,还有人文历史,更是避暑旅游的绝佳去处。

  踏上妈屿岛,随处可见的是通透、澄净的蓝色。白云在如洗的碧空中飘荡,蓝天下,这座精致的小岛被湛蓝的海水包围。在岛上,建筑以象征着海洋的蓝白为底色,绘画着出海捕鱼与丰收而归的渔民、栩栩如生的海洋生物和新鲜美味的海岛美食,无不呈现出潮汕海岛风情。

  沙滩上,一个个深蓝色的露营伞下坐满了游客,望着阵阵温柔的海浪发出感叹。孩子们或蹲坐在柔软的沙滩上尽情玩耍,或在海湾里玩水游泳。情侣们背朝蔚蓝的大海记录下甜蜜的瞬间。白天,碧海蓝天与多彩花卉相映成趣;晚上,海岛餐厅与游客烧烤娱乐区灯火常明。

  “在妈屿岛散步,感受阵阵的海风,看着清澈的天空和大海,感觉清新又舒服。”市民郑先生告诉记者,妈屿岛是一座有着独特风情的岛屿,自己常常与家人过来烧烤喝茶、欣赏日出日落,十分惬意。

  目前,妈屿岛作为常驻大众社交软件汕头热门景区榜单前五的景点,又是汕头打造海岛休闲度假文化的文旅发展代表之一,逐渐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在碧蓝内海湾之中静静守候的美丽小岛,已成为充满潮汕生活气息的旅游门户。

  作为一座海滨城市,妈屿岛仅是汕头滨海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汕头滨海旅游如火如荼,北山湾、东海岸、南滨公园、南澳岛……一众亲水、观海的景点,将湛蓝海水的蓝色铺在了人们心头。

  

  森林城市的绿意——中山公园享绿美

  

  夏天的鮀城,目光所及尽是绿意盎然。雨后初晴的午后,中山公园绿意涌动,其中蕴藏的“绿色多巴胺”逐渐铺满双眼。月眉河畔树木葱茏,阳光下,一河绿水波光粼粼。堤上,有几人纳凉闲坐,好不惬意。

  步入中山公园,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矗立在主干道上,两边的木棉树枝繁叶茂。不同深浅明暗的绿色映衬于雕像之上,一幅生机勃勃的精美画卷便在眼前构成。

  林荫道上,游人如织,三五好友漫步着,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风景。游客们走走停停,累了就在路边的石凳歇歇脚、喘口气、聊会天。零星分散着的几个小石桌旁,大爷们围坐在一起,或是打扑克,或是下象棋,“战况”正酣,引得围观的游客也全神贯注。玉鉴湖边,微风习习,几只游船荡漾在柔波里,湖上不时飞过几只小鸟,与游船相映成趣。草地上,有家长和小孩打起了羽毛球,一旁的平地上,一个男孩正在练习轮滑。在闲适而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市民游客们享受“多巴胺”带来的快乐。

  “我从小就经常来中山公园,这边园林风景美丽,九曲桥是我童年的回忆,走过九曲桥,能看到桥下的鱼儿在游;还有假山群后面的动物园,这些都让我流连忘返。”市民郭女士说,中山公园历史悠久,承载着许多汕头人儿时的回忆,如今,公园不断提升颜值,为市民提供了丰富而舒适的享绿体验。

  中山公园是“绿美汕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汕头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持续推进打造高颜值“花园城市”。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今年4月,汕头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3.29%,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25平方米,汕头绿道总长度达到287.37公里,城乡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达到0.52公里。

  推窗见绿,开门享绿,生活在“国家森林城市”之一的汕头,市民不仅能随时随地享受“绿色多巴胺”,更能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英雄城市的火红——革命旧址延续精神

  

  如果说,湛蓝与绿美是这座海滨城市的底色,那么其中蕴藏的火红便是其不可缺少的基因。坐拥多处红色革命遗址的汕头,目光所及,皆是筚路蓝缕、不忘初心的火红。一个个红色教育基地,描绘着城市的“红色景象”,令人心潮澎湃。

  在汕头老区内,有一抹醒目的红色。步入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一块大牌匾映入眼帘,牌匾上讲述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历史意义。通过荧屏和沙盘,可以鲜明了解到交通站建立的背景以及当年的红色交通线。在交通站内,历史留存的实物和影像资源把观者带回激荡的革命年代,保存完好的场景模拟再现了华富电料公司的红色革命工作以及英雄先辈的卓越贡献。

  “汕头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很好,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历史沉淀,还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怪不得汕头越来越受欢迎。”来自肇庆的侯女士和梁女士因为观看了电影《暴风》而专门到红色交通站打卡,“电影可以给一个城市的各个景点增加吸引力”。

  离开红色交通站,前往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军装、电话、文件……在这里,东征军人的奋战历史再次震撼人心。“在馆中,近距离看到很多展品都感觉非常的震撼,能够学习历史,加深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认识。”馆内志愿者,汕头市第二中学的沈同学与朋友说道。

  据悉,汕头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红色旅游景点。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汕头市侨批文物馆、开埠文化陈列馆、潮南区仙城镇波溪村三处红色遗址就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的“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线路。

  

  一湾两岸的橙光——轮渡上拥抱夕阳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在夕阳笼罩下的广场轮渡中,市民游客面朝大海,拥抱汕头的“橙色多巴胺”。

  傍晚时分,跟随人潮涌入广场轮渡,任海风拂面,赏落日余晖。记录下滨海城市的美好一幕——夕阳将轮渡、海面与天边一同染出橙色,地平线上是橘红渐染的美妙画卷,而倒映在海中的橙色宛如游鱼,翻腾出橙黄色的鳞光。小小轮渡,承载的是独属于汕头的浪漫与情调。

  黄昏是缓缓的航线,记忆乘着“橙色多巴胺”归来。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航行中,一声声汽笛声早已成为烙印在许多老汕头人心中温暖的城市记忆。随着近年来广场轮渡重新起航,功能早已超越了过去简单的交通通行。广场轮渡以全新的面貌重新起航,拥抱汕头的一湾两岸。

  伴随人潮与车流的涌动,橙黄色的都市日落治愈着每位慕名前来的游客。每天,一批批天南海北的游客登上轮渡,尽情拥抱夕阳。海与船、岸与桥,皆被温暖的橙黄铺满。披着明艳、轻盈的晚霞,游人尽兴而归。

  “广场轮渡是我们在汕头的最后一站,这里的落日给我们的旅行画下了美好的句点。”来自江苏的马女士对记者说道。

  

  “粉嫩”中的幸福——红桃粿中见精妙

  

  俗话说“潮汕人,尚食粿”。粿,是潮汕颇具传统代表意义的美食,其颜色粉嫩,形状呈桃形,表皮软糯,内里糯米香十足。凭借独特的口感与其中丰富的内涵,“红桃粿”成为了潮汕人记忆里最深刻的家乡味道,也是无数游子魂牵梦萦的乡愁所在。

  当一屉屉红桃粿在灶上蒸熟出炉,独特的粿香、丰富的米香混合着“粉色多巴胺”跳动而来——那便是幸福的感觉。

  在汕头老潮兴粿品店,我们见到了老潮兴创始人、潮式粿品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郑少君,在其介绍下,充满“粉色多巴胺”的潮汕传统美食,灵动地呈现眼前。

  郑少君介绍:“潮汕的粿品,往往寄予了好意头。红桃粿被染成红色,代表生活红红火火,也代表长寿和吉祥如意,潮汕人民逢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摆上红桃粿。”而这一意义非凡的巴掌大粿品在制作时也是有着精妙的工艺。

  红桃粿的馅料非常丰富,包括但不局限于糯米、香菇、虾米、花生仁、生蒜、干贝、腊肠……馅料丰富因地制宜。而红桃粿的粿皮多数用料则是淀粉、薯粉等,慢慢加入开水后不断用力揉搓后加入染色用的火龙果汁或红萝卜汁,直到面团有弹性且颜色均匀,标志着软糯又有韧性的粿皮制作完毕。将包成的粿团扣在具有浓厚潮汕特色的“粿印”中,为表面“镌刻”上吉祥、健康的寓意。最后上蒸笼蒸熟,独属于潮汕人记忆中的味道随着亮眼的色彩扑面而来。

  据介绍,“老潮兴”在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积极探索现代制作手法,致力于创新和推广正宗的潮汕粿品。郑少君在谈及红桃粿技艺的传承时提到,老潮兴曾举办过线上制作互动教学,教泰国的学生制作红桃粿,也经常走进汕头市区多个学校为学生讲解红桃粿的技艺与寓意,力图将这项独属于潮汕的传统技艺推广和传播到年轻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