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演绎东莞非遗之美 让传统文化绽放新精彩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12月22日        版次:DA13    栏目:风起东莞    作者:余宝珠

     茶园游会

     王可逊在授课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余宝珠

  

  古韵今风——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主题游园会近日在东莞城市学院举办,来自东莞本土的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与青年学子们分享传统技艺的精湛工艺,用实际行动演绎东莞非遗之美。在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早已成为日常,更是东莞普及非遗传承的重要品牌活动。据统计,目前东莞市已有167个非遗项目、超40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累计走进330多所学校,开展普及性公益活动400多场,受益师生超100万人次。

  当前,东莞正全力开展文化强市建设工作,将具有东莞本土特色的非遗文化以图文展览、活态展演、非遗课堂、非遗墟市等内容送进校园使得东莞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得到有效传播,同时推动学生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让岭南特色文化焕新发展,更具活力。在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上,东莞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传统文化赋能,让传统文化在这里绽放新精彩。

  

  更具人气 非遗文化走向年轻群体

  

  精彩舞狮、传统书法,还有古风十足的摊档,在东莞城市学院11月底举办的首届主题游园会活动现场,广东省非遗项目茶山绸衣灯公的代表性传承人李翠薇带来了茶山绸衣灯公制作,展示系列非遗工艺品。李翠薇在激励广大学子参与非遗文化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让这项非遗传统在现代校园和当代大学生中得到更有效的推广和传承。

  游园会活动在大学校园里广受认可,正是东莞大力推广岭南文化焕新发展的新成效。今年9月,东莞市茶山镇“茶园游会五百载 非遗潮领新时代”案例入选广东省2023年度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这也是全省12个优秀案例中东莞唯一获奖案例。茶山茶园游会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具有500余年历史,经过十余年的打造与提升,已成为茶山特色文旅活动的金字招牌。当前文化强市建设在东莞有序推进中,茶山镇对茶园游会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承500年历史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大湾区非遗展示交流平台和文旅展销多元服务平台,开展文旅融合,以文促产、以文兴业等系列活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今年5月13日至21日,在为期9天的茶园游会期间,东莞分别在两个主会场五个分会场,共策划组织四十余项主题活动近百项子活动,融汇近150项精品非遗项目共同展演、展示、展销。据悉,为期9天的茶园游会共带动刺激全镇文旅消费上亿元,其中,茶山首届食品文化节消费额超500万元,茶园游会的子活动购房节销售额达11055.8万元。游会还拉动了茶山的乐融荟购物中心、南社明清古村落旅游景区等文旅场所的消费。乐融荟购物中心消费达400余万元;国家AAAA级景区南社明清古村落人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仅5月14日大巡游当天,游客就有1万多人次。游会期间,各项活动和镇内各大景点吸引人流近百万,文旅消费交出亮丽成绩单。

  

  匠心传承加大传播展现文化魅力

  

  “想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古琴、爱上古琴。”王可逊是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音乐(岭南派)传承人、东莞古琴文化艺术会会长,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琴人,他把古琴传承发展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位于莞城下坝坊,王可逊的一方小院名为“绿琦琴院”。这位来自山东烟台的斫琴师,不仅复刻了传奇的绿琦台琴,还以之为名,进一步表达出对古琴的珍视。在绿琦琴院内,每天琴声飘扬,来自东莞周边的琴友们齐聚一堂,在这里学琴雅集,共话传统文化的精妙。

  据王可逊介绍,自己2005年拜师岭南派古琴大师谢导秀时,整个珠三角区域学古琴者寥寥无几,古琴弹奏和古琴制作这些传统技艺都鲜少有人问津。但现在,在王可逊的坚守下,认识学习古琴的人员越来越多。王可逊以传播岭南古琴文化为己任,除了开设古琴教学讲座、古琴鉴赏会、公益培训外,还先后创办绿绮琴院,成立东莞市古琴文化艺术会等,用心培养了古琴艺术人才,也让古琴文化得到更多传播和发展。在各种非遗进校园、古琴文化宣传下,东莞弹奏古琴的爱好者已达数千人,由王可逊主导成立的东莞市古琴文化艺术会目前也有100多个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