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印尼

感受千岛之国脉搏 传播海丝之路友谊

来源:羊城区域     2024年10月16日        版次:DA12    栏目:小众留学也精彩    作者:孙唯、朱依林

     婆罗摩火山口

     Yuni在日惹国立大学校园内

     加多加多(Gado-gado)

  

  文/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实习生 朱依林   图/受访者提供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以下简称“印尼”)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素有“赤道上的翡翠”“千岛之国”等美称,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国家之一。中国和印尼是“重同挑,轻同提”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目前,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发展。

  Yuni本科就读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印度尼西亚语专业。大三的时候凭借优异的成绩,她顺利拿到了国家留基委公派留学印尼的资格。但由于疫情原因,留学计划一再推迟,这段期待已久的留学之旅直到大四下学期才正式拉开帷幕。

  

  丰富多元的印尼语课堂

  

  出于自身对语言学习、跨文化研究的热爱,以及中国、印尼在共建“一带一路”经济、文化等领域广泛的合作前景,Yuni在高考填志愿时选择了报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印度尼西亚语专业。“印尼作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世界人口第四大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国家。”她说。

  “印尼语这个语言本身并不难。”谈及所学的语言,Yuni说,虽然涉及定语后置、被动语态等可能对外语学习者有一定困难的语法结构,但由于印尼语使用拉丁字母,初学者无须学习新的字母体系,因而难度并不大。其中最困难的当属词缀的学习:如词根tanya(问)可以衍生出pertanyaan(问题,名词)和menanyakan(问,动词)等词语的变形。而对于非母语学习者来说,有时难以用逻辑去解释这些词缀,需要凭语感和它日常使用的习惯去理解。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没有捷径。“既然决心要学这门语言,就要多花时间,多背多练,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尽量多和母语者去交流,练习口语。”Yuni本科期间经常会进行诵读、背诵练习,不断强化自己的熟练度和语感。“我们学校早上和傍晚都会有很多同学在教学楼一起读书、背书,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氛围特别好。”Yuni感慨道。

  在Yuni留学的日惹国立大学,学校在入学之初会安排印尼语水平测试的笔试和口试,用于帮助老师了解学生们的语言水平,从而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在学习中,主要课程有印尼文学比较、印尼文学史、旅游印尼语等,考核方式较为多样,包括笔试、论文、小型研究项目(mini project)等形式,课堂表现当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特色“实践课”(workshop)“在课上我们会学习印尼的传统乐器加美兰(Gamelan)、昂格隆(Angklung)和传统舞蹈,沉浸式体验印尼文化。”Yuni说。

  

  “松弛感”满满的爪哇文化

  

  位于爪哇岛中南部的日惹特区,是一座保留了浓郁爪哇文化的城市。无论是被誉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的婆罗浮屠(Borobudur),还是依旧居住着苏丹的日惹王宫,无一不在向人展露着爪哇文化的风情魅力。

  另一个让Yuni印象深刻的特点就是当地人放松舒缓的生活方式。“在街头,你经常能看到乐队的表演,也会看到人们坐在路边聊天。”咖啡是印尼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与好友闲聊还是学习办公,都可以在街边随处可见的咖啡馆中进行。

  地处板块交界处的印尼地质运动活跃。群岛上大大小小的火山星罗棋布,它们各具特色,呈现出奇异的景观。Yuni曾和同学凌晨三点乘坐越野车出发,辛苦跋涉数小时只为一睹婆罗摩火山日出时的壮丽景象。当阳光渲染渐变色的天空,火山的四周云雾缭绕,宛若“云海中的一座孤岛”。这一刻,早起的疲倦一扫而空,所有的奔波都化作值得。

  

  其乐融融的文化交流

  

  在印尼当交换生期间,Yuni有许多与本地学生一起上课的机会,在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中,两国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老师们会注重引导两国学生去进行文化层面的互动,比如说当时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汇报展示(presentation)的作业,就会让我们介绍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Yuni和她的同学们选择以幻灯片展示和迷你话剧的形式介绍了中国传统民间节日七夕节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异国他乡的课堂上分享中华文化的魅力。

  除了课堂中的互动,学校还会安排中国留学生体验制作印尼当地的美食。Yuni着重介绍了鸡肉沙嗲(Sate)、甜薯椰丝球(Onde-onde)和加多加多(Gado-gado)三种印尼特色美食:“鸡肉沙嗲类似于国内的烧烤,但是它使用到了花生酱,使得它们的风味完全不同。”甜薯椰丝球类似在外面裹上椰丝的红糖汤圆,加多加多则有点像沙拉:将蔬菜坚果拌在一起并淋上花生酱和特调的“加多加多酱”,就做成了这道印尼特色凉拌菜。

  校方还曾组织中国、印尼学生共包饺子的活动。“印尼有一种炸饺子和中国的做法类似,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向他们介绍中国的饺子和馅料。”Yuni说。印尼有相当一部分的中餐厅主营粤式的早茶和点心,这些餐厅大多是印尼华裔所开,他们祖先大多来自广东、福建。

  随着中印尼之间的友好交往不断深入,印尼人也在增进着对中国的了解。“学校贴心地给我们中国留学生安排了朋辈导师(tutor),从学习到生活的大小事项都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他们都非常热情友善;还有我们出去旅游遇到的一些司机,他们也会很细致地向我们介绍景点。”Yuni说。一些中国的大城市、羽毛球明星等(注:羽毛球在印尼是一项普及率非常高的国民运动)在印尼也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印尼人通过自学、留学等方式学习汉语,中国印尼之间的民心相交、文化互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状态。

  Yuni曾在广外的印尼研究中心从事编译、发布印尼新闻的实习,这段经历成为了她对于国际新闻传播的初步探索,点燃了她对于国际新闻传播的探索热情。目前Yuni选择继续攻读国际新闻传播硕士,试图将本科期间所学的印尼语和国际传播结合起来。由于英语在印尼的普及率不高,因此如果只会说英语,在当地沟通交流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此时学习印尼语的优势就显著地体现出来。“印尼语帮助我进入国际新闻传播的领域,同时让我有区别于其他传媒人士的一种独特性。”Yuni说。

  

  

  小知识:印度尼西亚留学

  

  印度尼西亚的教育体制分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相互衔接的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包括6年小学(SD)和3年初中(SMP)。中等教育包括高中(SMA)或职业高中(SMK)3年。在小学和中学教育阶段,课程涵盖数学、科学、印度尼西亚语、英语和历史等科目。除此之外,还有根据每个学生的宗教信仰量身定制的宗教课程。高等教育包括大学、研究所和理工学院提供的本科课程(S1,学制通常为3-4年)、硕士课程(S2,学制通常为2年)和博士课程(S3)。著名高等学府有印度尼西亚大学(UI)、加查马达大学(UGM)、万隆理工学院(Band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