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观众在展馆中观看《打开折叠的书》(倪宽、倪冰) |
■倪冰(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 我与家父倪宽共同创作的装置艺术作品《打开折叠的书》,终于在“书写与表现:国际当代艺术展”中公开展出,它呈现了文字艺术的当代书写方式,引发了界观注和热议。就此,我谈谈参与创作这件作品的认识和体会,以就教于方家。 一、作品名称的表述 《打开折叠的书》是虚构了一部辞典《现代汉语大辞海》(外编),即是用“非正典”的流行语,“装”成了“正典”的辞海。这有两个辩证关系。一是“打开”与“折叠”,一是“流行”与“辞典”。 “折叠”的含义,有时空的折叠,有书籍页码的折叠。时空的折叠,是“过去”与“当下”的对立,是“过去”与“当下”的交错,是“流行”网络语言与“正典”的经典词语的对立与转换,是流行中成经典,流行被遗忘,是“正典”被忘却,被遮蔽,是永存,时隐时现中交叉重叠。“打开”的意义,又是一次掀起“折叠”的记忆与遗忘。使之“过去”与“当下”“记忆”与“遗忘”的又一次新的交错。“折叠”与“打开”形成了一对辩证的关系。 “流行”则是每一当下的大事件,小故事,或是一段难忘的记忆的流行,或是一时的,在当下是不能认为是可入“正典”的,然而我们却把它们编入了虚构的《现代汉语大辞海》(外编)疑似正典。 二、书写内容的设计 在《现代汉语大辞海》(外编)还有“卷二”作,则暗示着前有“卷一”,后有很多“卷三”,用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则以“卷二”的有限,预示着无限,又是一对辩证关系。 以大量的词语书写,看似是“无意义”的书写,其实是“记忆”的引子,是日常的行为体验,是日常的语境,是当下的表达,即已具有本质上的现代性。是艺术与现实的辩证,遵循“这个时间,这个境地,我的表达”的规律,是“当下的”日常生活的反映,是接近客观现实的倾向。 网络流行语以幽默与调侃、深思与戏谑、搞怪与“庄严”等辩证统一特点存在,从网上交流必用语,到成为当下的口头禅,“另类”丰富了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这是传统与创新、内敛与张扬的辩证,他们既同时存在又对立存在。虽然存在用字规范性问题、游戏式语音特点、语法示范错误、礼貌性缺乏等等,决定了它不可能是长期的、经典的使用,但它又是当下社会的每一天每一人的生活记录,或是看大社会事件的印迹,它有学当创新,张扬个性的特点。 三、形式与表现 《打开折叠的书》模仿最古老的鳞脊装帧书籍的样子,以经典的《大辞海》典籍形式,以最无个性书写的表现特点,展现给观众,这是新的气象,让观众在观看作品的时候感受到时空的错位,古典的装帧元素书写方式与现代气息的装置形式,现代意识的表达。 有限长度的作品展示,其内容却是无限的,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以前的回忆,网络流行语让观众感到熟悉亲近,古老的页面又让观众感到陌生疏远,在现在看来,这些网络流行语是具象的,是一个个事件的缩写,而在未来,这些流行语有些将变成无意义的词语,有些则继续流传。在现在看来是顺应潮流的,时尚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书法,在未来也终将成为一种古老的,令人感到遥远的,有年代感的,沾染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 四、形式与内容的转换 传统书法的内容则是注重书法本体,而于形式不太注重,然而现代书法艺术则是注重形式,以形式为内容,将形式视为一种艺术家灵视的表述。从而以传统书法的旧的评价体系的崩塌为代价,企取建立一套评价“现代书法”新的体系。 郎绍君先生在《书法的“后现代”性》一文中,提出“不跨越文字形意”的约定成性,书法能否现代,即传统文字形意之类的书法,能成为“现代书法”吗?这个问题,在我们《打开折叠的书》作品中得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