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醒·狮》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巡演。 新华社发 |
■庞贝长篇小说《乌江引》。 |
■粤剧电影《南越宫词》 欧凯明主演。 |
■杂技剧《化·蝶》,由吴正丹主演。 |
十年来获国家级奖项400件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十年来,广州文艺精品创作捷报频传,荣获国际级奖项二个,国家级奖项400件。去年,18件获评第十二届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位居全省榜首。从问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中国医生》《少年》、鲁迅文学奖《飞发》到吸引超300万人次线上“打卡”的舞剧《醒·狮》,广产舞台精品频频“出圈”。广州市文联主席李鹏程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广州文艺迎来了繁花灿烂的春天。 以细腻的笔触记录时代的新面貌新气象 收藏周刊:新时代以来,广州多个文艺门类都取得骄人的成果,您能否分享几个成果例子? 李鹏程: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对广州而言,新时代十年是极不平凡的十年,活力焕发的十年,砥砺奋进的十年。 广州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充沛的激情、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旋律、动人的形象,展现时代变迁、反映多彩生活,记录新时代十年新面貌新格局新气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一大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精品力作应运而生。这十年,是广州文艺发展有史以来的最好时期,广州文艺在塑造文化底蕴深厚、文艺丰富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州故事,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探索和积极贡献。这次大展的举办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也是广州文艺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向党和人民汇报的一份高质量文艺答卷。 收藏周刊:近十年来,广州文艺出了不少精品,具体的成绩单是怎样的? 李鹏程:十年来,广州文艺精品创作捷报频传,荣获国际级奖项二个,国家级奖项400件。去年,18件获评第十二届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位居全省榜首。从问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中国医生》《少年》、鲁迅文学奖《飞发》到吸引超300万人次线上“打卡”的舞剧《醒·狮》,广产舞台精品频频“出圈”。话剧《大道》、芭蕾舞剧《浩然铁军》《旗帜》、电视剧《夺金》《吉他兄弟》《追梦》等主旋律力作层出不穷,《点点星光》《掬水月在手》《中国医生》《南越宫词》等广产电影获金鸡百花奖。“广州文艺市民空间”成为全国首个城市文艺志愿服务基地,文艺为民“广州样板”连续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时代风尚”全国先进典型……广州文艺迎来了繁花灿烂的春天。 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艺的力量 收藏周刊:今后广州市文联将如何引领广州文艺事业的发展? 李鹏程:通过此次主题性的大展,我们始终在考虑广州文艺事业的使命。文联依托各级文联文艺市民空间、文艺家之家、创作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组织基层文艺宣讲报告会,组建“文艺轻骑兵”,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创新“互联网+宣讲”线上宣讲模式,举办专题文艺汇演,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特别提到了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都是实在的、具体的,是艺术创作方向性的要求。 首先是政治性,我们要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思考自己的政治责任。我们为能够有机会参与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而自豪。通过这次大展能将广大文艺工作者内在的激情进一步激发出来,把精气神的东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重点策划一批反映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实践和先进典型的重大现实题材创作选题,创作出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的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今年是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100周年,我们将启动“理想之光”系列文艺主题创作,始终不渝地弘扬好、宣传好伟大建党精神。我们将以主题展览为载体,做好红色文艺经典的挖掘、保护、整理和弘扬,让更多红色文艺经典“活”起来,把红色文艺资源转化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将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艺经典保护利用,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提升其感召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其次是先进性,我们要体现文艺专业的先进性。身为文艺工作者,如何在发展文化事业中体现“高质量”与“高水平”,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值得深思的具体工作思路。这次大展不仅是广州市文艺高质量发展的历史缩影,更是未来攀登新高峰、开辟新境界、铸造新辉煌的新起点和路线图。它深刻昭示实现文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个路标:必须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遵循文艺发展规律;坚持与时代同步,讲好中国故事广州故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以精品树立城市文化灵魂和形象;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德艺双馨,建设天朗气清、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 第三是群众性。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黄河大合唱》《怒吼吧!中国》《思乡曲》《一代风流》《山乡风云》《江山如此多娇》《艰苦岁月》《涛声依旧》《雅马哈鱼档》《我爱你,中国》……这些文艺形式之所以能够历经岁月洗礼,始终保持旺盛生机活力并不断创新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植根人民、从人民火热实践中汲取滋养。我们是奋战在创作一线文化工作者,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捕捉时代脉动,展现时代风采,才能创作更多引领时代风尚的优秀作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要广开大门,全面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深入生活、深入人民,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创造出真正属于人民、热爱人民、人民喜爱的作品,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使命重任在肩,奋斗正当其时。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伟大复兴的前景催人奋发,我们将肩负起光荣的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铸就气象万千的艺术群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