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英德市西牛镇风貌带沿线47个自然村全部达到了干净整洁村及以上标准。 |
■广州市增城区驻清远英德市西牛镇工作队合影。 |
■在清远英德市西牛镇花田村的综合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在整理货架上的特色农产品。 |
■驻清远英德市西牛镇工作队在小湾村塘面的麻竹笋基地调研。 |
广州市增城区驻清远英德市西牛镇工作队: 新鲜或晒干麻竹笋可以做菜,笋苗可卖给农户种植,成竹用来制纸,叶子晒干后可以当粽叶……浑身是宝的麻竹笋被称为“剥皮黄金”,在清远英德市西牛镇,麻竹笋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值达15亿元。在清远重点打造的“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中,西牛麻竹笋赫然在列。 新快报记者日前走访西牛镇发现,广州市增城区驻清远英德市西牛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工作队由增城区农业农村局、增城区人社局、增城区小楼镇、增城区增江街、增城区住建局等派员组成)立足土地禀赋,从麻竹笋等特色产业入手,强化资源牵引,推动三产融合,加速构建“大农业”格局,探索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建设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西牛镇是农业生态镇,传统产业有韭菜、菜干和麻竹笋等。尤其是麻竹笋,种植面积多达18万亩,约占英德总种植面积三分之一。目前,清远正在大力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包括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为此,工作队决定将麻竹笋确定为西牛镇重点发展产业。 小湾村塘面的麻竹笋基地种植有1200亩麻竹笋,麻竹笋地里满是竹叶,由于还没到收获季节,这里还看不到成规模的麻竹笋。广州市增城区派驻英德市帮扶工作组组长、驻西牛镇工作队队长肖岸云介绍说,新鲜或晒干的麻竹笋可以用来做菜;春天雨季后,笋苗可出售给其他农户种植;三年的竹子可以制纸,叶子晒干后也可以用来包粽子,可谓浑身是宝。西牛鲜笋的亩产为3000-4000斤,外销数量大,像广西螺蛳粉用到的酸笋,很多也出自西牛镇。 肖岸云介绍说,工作队正积极配合西牛镇加快建设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1-2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为配合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队通过整合帮扶资金,计划投入财政资金3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近8000万元投入麻竹笋镇域产业园项目建设,完善从种苗供应、生产加工、技术服务到仓储物流、营销推介等关键环节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位于金竹村的镇域产业园生产基地已动工建设,清远市英德市麻竹笋产业园也已成功入围2023年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库重点推荐名单公示。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队利用帮扶资金,发挥金融作用加强帮扶,清远市也相继出台《麻竹笋产业风险补偿金实施方案》和《麻竹笋市场主体贴息贷款实施方案》,加速麻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介绍,麻竹笋种植户、加工户贷款可以享受贴息贷款和农担贷的保证,至今通过金融助理发放贷款1200多万元。 另外,工作队同华南师范大学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达成11项科技帮扶需求清单,从种苗培育、土壤改良、废料处理到产品体系、品牌打造、营销推介,对西牛农产品全产业链环节进行全方位帮扶。其中仅麻竹笋加工余料饲料化利用课题一项,就能为西牛镇笋农带来2000多万元的收入。 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 助力农产品销售 生产、加工旺起来后,如何做强销售端,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推动全产业链的发展,也是西牛镇工作队一直在推进的重点。 西牛镇每条村都有一个综合便民服务站,这是工作队联合中国邮政推出的“邮乐购”便民服务,目的是扶持互联网+农业新型业态,为西牛农产品销售配送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花田村的综合便民服务站,新快报记者看到,这个类似小超市的服务站,一边堆满了各种村民的快递,一边则是各种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区,货架上摆满了英德红茶、麻竹笋干等各种农产品以及各种日常用品。女店主告诉新快报记者,这个综合便民服务站可就近为村民提供收寄快递、初级农产品集散、网上购物、代销农特产品,甚至可以办理取款。 肖岸云介绍,依托县(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设立农村综合便民服务站,就是为了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打通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工作队积极推动各村因地制宜发展韭菜、菜干、蚕桑、枸杞、西洋菜等特色农业产业,逐步形成了“西牛十宝”农产品体系,力推西牛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名录。 工作队还积极帮助西牛农产品上架832全国消费帮扶平台,在增城消费帮扶馆开辟英德馆,开通首月即实现销售12万元。此外,工作队还积极协调供港蔬菜企业定向采购西牛农产品,增城区粮食企业定向收购西牛稻谷,增城区农业企业同西牛各村居合作社达成蔬果收购协议,为西牛村级合作社带来百万元订单。 打造样板区风貌带 更新改造基础设施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也是工作队着力推动的重点工作。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工作队正助力西牛镇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风貌带。将辖区两条省道沿线村庄:西联村、西牛社区、小湾村、花田村、花塘村5个村(社区)作为风貌带着重建设。 在小湾村村口,记者看到,村道已铺上了柏油路,路面的一侧被红白两色间隔出一条非机动车道,实现人、车有序出行。这里的几面围墙被用作乡村振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宣传,一旁则是一个小驿站,方便行人小憩。 工作队透露,目前,风貌带沿线47个自然村全部达到了干净整洁村及以上标准,2207户农房完成外立面改造,形成了新城、塘面、石下为代表的一批风貌突出的样板示范村庄。另外,西牛镇筹集5000万元资金,主要对墟镇旧城区临街老旧建筑和街区进行改造,同时对镇区道路、交通、给排水、排污、绿化、照明、供电、通信、停车设施、公园等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同时建设国防教育广场、亲水平台等亮点工程。 工作队表示,今年,工作队重点将聚焦党建引领,发挥组团优势。持续推进增城、英德两地交流,促成产业合作、就业合作,两地村(企)、村党组织结对。工作队还将聚焦产业升级,助力西牛镇加快形成“大农业”产业格局。持续开展防返贫监测,对“三类监测对象”,科学制定帮扶措施。同时建立各村居基础设施补短板台账,协调帮扶资金和自筹资金,解决10个左右补短板项目。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李晓声 / 图片:新快报记者 林里 / 责编:马壮 / 美编:吴煌展 / 校对:任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