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另一个美术馆”创办人李嘉豪:应让美术馆自身的空间也成为艺术品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4月23日        版次:A11    作者:

     ■另一个美术馆开馆展“向南向北——名家水墨展”已于2月初开幕,展览集结卢禹舜、范扬、方土三位当代中国画坛写意画最具代表性画家的作品。

  

  “另一个美术馆”隐藏在广州番禺的一条城中村里,走到白色外墙门口,不会有多少人能预想到里面的震撼,而创办人李嘉豪在小小的门洞后拉出了一条细小的过道,他甚至计算平均每个人走完这条过道所需要的时间约20秒。收藏周刊记者到了现场,的确豁然开朗,似乎突然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李嘉豪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应该让美术馆自身的空间也成为一件艺术品。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建一个极具艺术性的美术馆

  收藏周刊:很多人对您为何会做这样一个美术馆感到好奇。

  李嘉豪:我做美术馆,完全是出于对艺术的热情和热爱。我到不少国家看到的美术馆,建筑都非常当代,有设计感、艺术感,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包括他们的艺术作品都很深刻,很有活力。慢慢让我明白,其实美术馆的空间有时候并不需要挂画或者陈列作品,空间本身也应该是一个艺术品。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下决心要在广州建一个建筑上就极具艺术性的美术馆。

  收藏周刊:所以,当时在红专厂的“柱·美术馆”是你的第一个建筑作品?

  李嘉豪:是的,我本来是摄影师,但我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建筑师,就在那里做了一次试验,虽然很短暂,但我试验并且证明了自己可以实现建筑美学的构造。

  收藏周刊:后来随着那边的改造,就到了这边?

  李嘉豪:是的,这次的名字也正源于此。我要做“另一个”美术馆。与联合创始人刘普丹从2018年开始找地方,确定这里之后,前后建造了四年多,才有今天的样子。

  这是我的一个“雕塑作品”

  收藏周刊:很多人来到这里,的确首先会被独特的建筑外形所吸引,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李嘉豪:如果用一个字形容,就是“力”,是力量的表达。从灵感的生发来看,就是来自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如外立面的形状采用了沙漠里的沙丘的元素,看起来很锋利,这也是彰显一种力量。从形式手法上,我借鉴的是极简主义,那些小窗户是来自我们学美术之初所画的几何石膏体,而建筑材料,完全保留了水泥、石头和砂子,没有任何刻意的装饰,也是对自然的敬畏。展厅入门处,我刻意把门做矮,用斜三角形,让每一个进入到展厅的人,都能先沉静下来,剔除杂念;而里面的沙漠栈道的设计,也是一种刻意的引导,不让观众有过多过于随意的选择。我希望每一位进入到美术馆内部的观众,都能感受到建筑本身带来的新鲜的愉悦感和艺术魅力。

  你甚至可以把这个建筑看成是我的一个巨大的雕塑作品,或者一个有点思想性的游乐场,我希望每一个来到这里的观众,都能感受到我的用心。

  收藏周刊:用四年时间做这样的美术馆,最难的是什么?

  李嘉豪:首先还是资金,到目前的样子远远超出了原来的预算。因为我们的建筑造型太特别,造价太高了,后来我决定自己带施工队,在现场一步步地从扎钢筋、灌水泥,都是自己来做或者引导他们一步步做,所以,我说这是我的一个“雕塑作品”,并没有夸大。

  收藏周刊:两个建筑体,功能上有不同吗?

  李嘉豪:这个主建筑主要是展厅,我想做一个沉浸式的美术馆或者展览空间,我有时候可能会特别强调作品的独立性,但有时候我又想凸显美术馆空间艺术的魅力,我想,这是一个展览空间的巨大尝试,跟传统观念中的美术馆有所不同。

  旁边那一座定位是剧场,可以做多媒体、声音、影像等观念作品的呈现,甚至脱口秀的表演都可以。

  【人物介绍】

     李嘉豪  

  另一个美术馆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