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读书月系列活动启动

来源:新快报     2024年04月09日        版次:A03    作者:

     ■“跨越山海 丝路共读”书单。通讯员供图

  4月8日,由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指导,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主办的2024广州读书月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书香羊城 穗阅静好”为主题,依托实体书店、公共图书馆、特色阅读空间,深化全民阅读进机关、企业、校园等10个重点领域,全景展现全民阅读跨界融合新模式、文化体验新样式、引领生活新方式。

  丝路之城联动推出共读书单

  跨越山海,丝路共读。西安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在启动活动上,广州携手西安,以木棉花与石榴花为标识,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和陆上丝绸之路起点串联起来。随着参会嘉宾一同打开书灯,2024广州读书月暨广州·西安“跨越山海 丝路共读”读书月双城联动活动启动。

  活动现场,广州与西安两地新闻出版局强强联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推出“跨越山海 丝路共读”书单,共同举办文化主题联展,在阅读活动、书刊出版、文旅宣传、文创开发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交流。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2024书香羊城好书榜60强入围名单,最终30本好书书单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揭晓。

  越秀公园花城书房首次亮相

  伴随着2024广州读书月的启动,越秀公园花城书房在启动活动当天首次亮相。

  书房从6个“YUE”(阅、粤、越、乐、悦、跃)的维度,在越秀公园选取五羊石雕、陌上花开、粤秀书院、花苑、“诗词里的广州”主题园、碳中和主题园6个代表性点位及N个阅读点,把整座山打造成为一个超大型“花城书房”,也成为广州全民阅读的一个缩影。

  活动现场发布了《一座山读懂一座城》新书首发暨研学路线。研学将以《一座山读懂一座城》为路线指南,引导广大学生、青年把越秀山作为教育实践平台,深度了解千年羊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

  2024广州读书月将依托农家书屋、绿美公园、红棉悦读、亲子悦读、数字悦读等花城书房,结合“十进”活动助力全民阅读,共邀市民品阅羊城书香。广州读书月阅读大篷车将开进广州涉农区,全天开展巡游、展示、分享活动,用浓郁书香涵养乡村文明。“读懂广州”专场活动也将以“粤读好书”“粤见时光”“粤享生活”三个篇章,带动人们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

  去年你读了几本书?

  2023年广州成年居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24本

  为持续引领阅读风尚,启动活动发布了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出台的《2023广州市居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居民阅读总指数76.56点,位居全国前列。

  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持续增长

  2023年广州市成年居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91.0%,较2022年广州的90.5%高0.5个百分点,较2022年全国平均81.8%高9.2个百分点。

  通过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来看,2023年广州成年居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24本,较2022年广州的5.17本增加了0.07本,较2022年全国的4.78本多0.4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67本,较2022年广州的3.63本增加了0.04本,较2022年全国的3.33本多0.34本。

  阅读纸质图书依然最受青睐

  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广州市成年居民主流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广州市成年居民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显示,2023年广州市有87.9%的成年居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22年广州的85.9%增长了2.0个百分点,较2022年全国的77.8%高10.1个百分点。

  对广州市成年居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广州市成年居民倾向的阅读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阅读纸质图书依然是广州市成年居民最青睐的阅读方式,有38.9%的成年居民更倾向于“阅读纸质图书”;听书的选择比例位居第二,有21.9%的居民更倾向通过听书的方式进行阅读;有19.8%的居民表示更倾向于“在手机上阅读”。

  超九成儿童家庭重视亲子阅读

  从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来看,2023年广州市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93.3%,较2022年广州的92.7%增长了0.6个百分点,较2022年全国的84.2%高9.1个百分点。

  对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的分析发现,2023年广州市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95本,较2022年广州的11.83本多0.12本,较2022年全国平均11.14本多0.81本。

  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23年广州市0-8周岁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91.5%,高于2022年广州的90.6%。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94.2%。

  ■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 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