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编委会委员,封面传媒董事长、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方埜: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孕育大量新机遇 2021年04月23日 业界声音 罗仕

方埜


  作为中国第一张都市报,1995年1月1日创刊的《华西都市报》开启了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代”。《华西都市报》在媒体深度融合方面有怎样的探索和思考?带着这些问题,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编委会委员,封面传媒董事长、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方埜。

  “《华西都市报》诞生于市场、成长于市场,在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继续秉承了敏锐的触觉、创新的精神、改革的劲头。”方埜介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于2015年创办了封面传媒,开启了《华西都市报》的转型之路和融合之路,“《华西都市报》的转型,没有走修修补补的改良之路,而是将报社200多人的团队整体迁移到封面传媒,实现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一体运营。”

  六年来,封面传媒和《华西都市报》在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技术驱动是最独特的优势。百人技术自建团队自研技术产品、自创技术品牌,并首设“技术委员会”,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强力植入技术基因。封面传媒从最初的对内赋能已经发展到现在的向外输出,不仅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而且为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移动优先是最鲜明的特点。封面传媒不仅建立了覆盖上亿用户的以封面新闻客户端为核心的新媒体传播矩阵,构建了5G+4K的全媒传播体系,而且实现了《华西都市报》和封面传媒合二为一,主力军完全进入主阵地。

  此外,内容为王是最坚定的底色。主流价值赋魂技术,先进技术加持生产,极大释放了优质内容的生产力。封面新闻近年来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每年都有数十个亿级正能量爆款,“四力”得到极大提升。

  “挑战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方埜说,2020年,封面传媒紧紧抓住后疫情时代各行业迫切“上云”的机遇期,在“科技+传媒+文化”新优势的加持下,积极拓展新业态、新赛道,承建开发了第八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云展馆项目。今年,封面传媒将投资组建封面科技公司,探索以资本运作拓展更多发展空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迫在眉睫、日新月异。去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在方埜看来,从“媒体融合发展”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说明改革已进入提质增效的深水区,进入构建体系的新阶段。

  在方埜看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不仅是传播手段的改进、传播方式的转变、传播平台的迁移,更是传播生态、媒体格局、产业发展甚至是社会治理的升级和质变。从市场大环境和行业分析来看,虽然存在不少挑战,但也孕育了大量新机遇。从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到5G、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加持,再到云经济、数字经济的方兴未艾,媒体深度融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和市场前景。

  “面对媒体深度融合的窗口期、关键期,各大媒体要紧紧抓住中央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战略机遇、5G时代的产业发展机遇、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化机遇,明确目标,发挥优势,积极创新。”方埜说,对封面传媒而言,未来将围绕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通过构建“科技+传媒+文化”生态体,聚焦“智能技术、智慧文博、内容科技、数字营销”四大产业方向,探索更多的路径。

  其中,智能技术方向将深度参与智慧城市、智慧治理、数字经济等领域信息化项目建设;智慧文博方向主要是为文物数字化、云上博览、智慧展馆的建设提供多云适配智能解决方案;内容科技方向将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以及R+技术等在内容生产传播领域的研发、适配和应用;数字营销方向通过数据驱动、算法重构、智库运营等,赋予营销组合以新内涵,探索实践“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

  (羊城晚报记者 罗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