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苦于棘冠海星大量繁殖,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将被破坏——

人类正对珊瑚杀手下毒手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01月23日        版次:A14    作者:

    棘冠海星覆盖在珊瑚之上进食

    潜水员正以“注射法”毒杀棘冠海星

    水下机器人 COTSBot

    大法螺正在吃掉一只棘冠海星

  □克莉斯汀

  近日有报道称,澳大利亚刚出动了25名潜水员出身的志愿者,专门潜入水下,用毒针去毒杀一种名为棘冠海星的生物,初步目标是整个行动为期9天,每人每日毒死1000只这种海星。在人人都喊着“环保”、“保护野生动物”的大环境下,为何人类还会集体对这些自然生物下此“毒手”?

  原来,棘冠海星近来在澳大利亚大堡礁南端数量骤增,并吃掉大量珊瑚,有可能会威胁到大堡礁这一片“世界最大珊瑚礁群”并使之消失。而棘冠海星数量暴增的原因,除了气候变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人类大量捕捞了它们的天敌——大法螺之类的生物。如今,人类还发明了水下机器人专门毒杀棘冠海星——真正可畏的还是人类啊。

  A

  棘冠海星繁殖迅速,食量惊人

  说起来,棘冠海星也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它们是肉食动物,以珊瑚为食,当然,它们吃掉的只是珊瑚礁表面的珊瑚虫,留下珊瑚的“白骨”。它们长着像章鱼一样可弯曲的腕,管足上也具有吸盘,取食时,它们会吸附在食物之上,利用管足末端吸盘的真空作用,翻出自己的胃,覆盖在珊瑚礁表面,同时分泌消化酶,开始消化珊瑚的组织层,用胃壁吸收养分,最后再用胃包裹住消化到的食物一同收进口内。这种进食方式,决定了它们对珊瑚的破坏程度之大。而且一只棘冠海星一天平均要吃掉约两平方米的珊瑚,可谓食量惊人。

  最可怕的是,棘冠海星繁殖迅速,有时会突然数百万只大量出现,几天之内就将一大片珊瑚礁吃得面目全非。繁殖得如此迅速,缘于它们的繁殖方式的特殊性。棘冠海星是有性繁殖,它们通过体外受精繁殖,但却不需要交配——雄性海星的每个腕上都有一对睾丸,它们将大量精子排到水中,而雌性同样通过长在腕两侧的卵巢排出成千上万的卵子。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就能完成受精,形成新的生命。从受精的卵子到小海星,45天左右它们就可以开始吃珊瑚上的珊瑚藻类,到4-6个月大即可以开始捕食珊瑚虫。而一只棘冠海星正常的寿命是15-17年,妊娠期的雌性每次可产1.2千万到2.4千万粒卵,在整个繁殖季最多可产达6千万粒卵。这个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

  B

  天敌减少是海星成灾的原因之一

  其实,作为食物链的一环,棘冠海星本就是珊瑚礁上的原住民之一。它们已存在了无数年,为什么如今却泛滥成灾,需要人类干涉去消灭它们呢?

  这要从它们的天敌说起。珊瑚礁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海产资源,比如大法螺、油彩蜡膜虾、花斑拟鳞鲀等,它们都是棘冠海星的天敌。如果大家一起共同繁荣,棘冠海星自然也不会“独霸天下”,吃光所有珊瑚虫。但因为大法螺等的“美貌”,要不被抓去做宠物,要不就被捕捞做美食或装饰,一个个都数量锐减,所以无法对大量繁殖的棘冠海星起到“一物克一物”的作用。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棘冠海星大约是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大量出现的。这个周期可能跟暴风雨的周期有关。暴风雨将大量的陆地营养盐冲刷到珊瑚礁海域,造成水中浮游生物突然间大量繁殖,这些浮游生物正好是棘冠海星幼虫的食物。有了这些充足食物的保证,又没有了天敌的威胁,棘冠海星的幼虫便能大量存活。两到三年后,幼虫长大,就开始大量进食珊瑚虫。

  机器人将替代人类 执行毒杀任务

  奇趣 生物

  1962年时,大堡礁国立公园里的一个珊瑚岛便出现了一次棘冠海星数量暴增。当时的珊瑚受灾以及潜水受伤事件,已引起了政府的关注。但直到1979年棘冠海星再次爆发,当地政府仍认为这是自然现象,一直坚持采取“自然现象不加干涉”的基本方针,只是对棘冠海星加紧监视调查。直到1992年,当棘冠海星的爆发已严重影响到珊瑚的生存情况,人们才不得不开始进行干预。

  可是棘冠海星是一种生命力极顽强的生物,普通的方法无法轻易置它们于死地。曾有渔民将一只棘冠海星肢解成四五块,但它们仍能继续生存,所以专家们才不得不出此下策——毒杀棘冠海星。

  目前看来,毒杀棘冠海星也许是最好的办法。比如这次澳大利亚海洋公园派出的25名潜水员,他们就是采取用针头向海星注射胆盐的方法。一次性注射10毫升胆盐即可毒死一只棘冠海星,令它们皮肤溃烂、内脏爆裂而亡,但这种毒素又不会污染到海洋生态环境。

  鉴于可潜水毒杀海星的潜水员数量有限,如今,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科学家们还研究出一种自主水下机器人COTSBot,可代替人们下水进行这种注射毒药的重复工作。COTSBot配备了水下摄像头,能够自动在珊瑚种识别出棘冠海星,然后自动注射。而且它能在水下以2米/秒的速度连续工作6个小时。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