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从洛溪大桥到虎门大桥再到港珠澳大桥通车,路桥基础设施建设为珠三角经济腾飞插上翅膀

交通圈越织越密 新项目陆续有来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04日        版次:A06    作者:

    

  {【广东改革成就】

  70年风起南粤不停步,广东交通从无到有,互联互通撑起了大湾区的桥梁,也为交通事业提供了宝贵的人才和经验,贡献了许多第一次。

  新目标: 打造大湾区“123交通圈”

  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试点“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机制,开“以桥养桥,以路养路”的先河,公路建设步入了快车道。从洛溪大桥到虎门大桥,从广佛高速到广深高速,路桥基础设施建设,为珠三角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1987年贯通的广东乐昌大瑶山隧道,是中国第一条采用大型机械贯通的隧道工程,被称为“在中国铁道建设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从这个上世纪80年代的“超级工程”中,走出了“高铁院士”王梦恕等一批精英人才,带着从大瑶山隧道挖出的大型工程经验,转战全国各地地铁、高铁项目。

  早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前,1991年“汕头海湾大桥”、1993年虎门大桥的建设,就为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等项目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和经验。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向全世界描绘了一个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宏伟蓝图和美好前景。为此,广东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打造大湾区“123交通圈”,即以港深、广佛、澳珠为核心的“1小时交通圈”,湾区至粤东粤西粤北各市陆路2小时通达,至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通达。其中,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后,粤港澳三地通过首次合作建设该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并创新实现“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口岸通关合作机制,旅客总的候检及查验时间缩短逾50%,进一步促进大湾区城市群互融互通、协同发展。目前珠澳之间新建改造的青茂、横琴口岸已确定复制推广该查验模式。

  新突破: 建深中通道撑起大湾区“脊梁”

  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前,大桥总体工程设计负责人孟凡超就表示,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珠江两岸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三地融合产生更大的凝聚力,物畅其流,人尽其使。在不少专家看来,使港、珠、澳实现海上连接的港珠澳大桥,只是大湾区交通布局中的外圈;酝酿建设的伶仃洋通道,是第二个圈;建设深圳与中山的海上通道,是最“里面”的第三个圈——有了这三个圈,才能带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地区。

  7月24日,历经近10小时施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第二个钢吊箱预留孔洞与28根群桩基础完美结合。由此,深中通道项目20天完成了两个超大钢吊箱下放作业,标志着伶仃洋大桥东索塔将正式转入水上施工阶段。

  深中通道项目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座集“桥、岛、隧、水下互通”四位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通道集群工程。深中通道贯通后,将成为联通珠江口东西两岸“深莞惠”和“珠中江”城市群的唯一公路直连通道,进一步实现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其中8车道特长海底沉管隧道将开创世界先例。

  8月15日,广东省政府表示,将积极支持推进黄茅海大桥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珠海横琴自贸区、高栏港和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联动发展。据悉,黄茅海大桥建设项目力争于2020年底开工建设。

  新成就: 历十年巨变横琴已“总部林立”

  十年来,横琴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横琴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提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总要求,在一个“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荒岛上开创历史性巨变。

  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横琴始终把对澳合作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坚守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和使命,与澳门坚持携手共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彻底扭转了濠江两岸“一边金碧辉煌、一边荒草鱼塘”的面貌。截至今年6月底,在横琴注册澳资企业1636家,注册资本额约134.29亿美元,投资额约141.88亿美元,其中1月-6月新注册澳资企业248家。澳资企业已覆盖国民经济行业17大门类。

  作为总部经济,横琴目前共有中铁南方总部、国家电投集团等央企海外总部,光大控股华南总部、三一重工华南总部、中国铁建南方总部等知名企业区域总部,久隆保险、固生堂、横琴人寿、中国自贸区信息港等1000多家企业总部落户横琴,在基础设施建设、高端产业发展、创新人才集聚、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发挥龙头辐射作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新兴产业”指示精神,产业发展始终是横琴开发的基础和落脚点,截至6月底,实有各类商事主体57700户,企业54673户,4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且注册企业140家,73家中国500强企业落户且注册企业212家。目前,横琴新区科技企业突破9000家,高新技术企业218家,建成科技孵化器6个。获批全国自贸区首个博士后工作站,并取得博士后独立招收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