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港澳心脑健康工程公益资助活动启动仪式 |
关爱老年痴呆症患者发放防走失黄手环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
白云山复方丹参片爱心公益基金成立 |
刘昌孝院士领衔白云山三七粉Q-Marker研究启动仪式 |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的患者人群日益增多,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认知障碍症类型,全球约有468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占所有认知症的60%以上。 失能老年人大多数是慢病引起的,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排名前三,另外还有呼吸病、代谢病等其他疾病,因此白云山和黄中药在这些疾病的防治方面有很多举措。文/陈泽云 “二次开发”让名优中成药焕发新活力 中药二次开发是国家发展中药的两个方向之一。相比于新药创制,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显然是一个更有效的办法。中成药二次开发战略被纳入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之中。 临床需要“好药”,产业需要“大药”。传统中药在治疗疑难杂症和慢性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已广为人知。随着白云山复方丹参片、板蓝根颗粒等品种入选《发改委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目录》,一方面增加消费者对中成药产品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让中药企业有动力和空间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做大做好传统中药产品。 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中药白云山复方丹参片的发展为例,全国有生产批文的生产厂家数百家,但10多年前,复方丹参片整个品类市场只有1亿多元,老百姓对复方丹参片的认知度很低。作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白云山复方丹参片早在2002年就创办了“白云山复方丹参片研究中心”,建立“防治老年痴呆症”健康基地,对如何防治老年痴呆症进行专项研究。 近年来,白云山和黄大量引进博士、博士后人才,致力于复方丹参片的深入研究,该产品通过“二次开发”,先后获得防治老年痴呆症专利、指纹图谱技术控制质量专利、有效成分科学配比等多项专利。尤其在科技方面与“伟哥之父”诺贝尔奖得主穆拉德博士合作开展《一氧化氮用于白云山复方丹参片防治心脑血管机制研究》、《白云山复方丹参片防治老年痴呆的作用机理研究》的科研项目。一系列的科研投入和二次开发促进该产品疗效的提升,也获得了老百姓的认知和认可,促进复方这一传统中药的市场获得了大发展。同时经研究表明,不同批次的白云山复方丹参片一致性好,稳定性高,其中主要成分三七的相似度达99%。 以白云山板蓝根、复方丹参片为代表的老药发新芽“二次开发”,是白云山和黄往大健康、治未病方向做大做深的一个重大举措。 老药频出新招 探索公益事业新模式 作为白云山和黄的拳头产品之一,白云山复方丹参片已笑傲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多年。其成功的秘诀除了过硬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营销手段不断与时俱进的创新也是助推动力。除传统上的学术营销、事件营销之外,近年来白云山和黄不断发力公益营销。 为唤起公众对老年痴呆症的重视,减轻患者家庭的各类负担,白云山和黄作为国内预防老年痴呆症研究的先行者,于2013年拍摄并推出国内首部以老年痴呆为题材的公益微电影《让爱回家》。2014年9月21日藉世界老年痴呆日,成立全国首个防治老年痴呆的爱心公益基金——白云山复方丹参片爱心公益基金,并在全国百个城市成功招募1万名爱心志愿者。随后,每年的9月21日爱心公益基金均举办“全国防治老年痴呆症高峰论坛”,其中2015年发布了中国首部关注老年痴呆的纪录片《牵手·让爱回家》,联合全国知名连锁发放10万只“防走失黄手环”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全国正式启动关爱老年痴呆患者家庭项目。2016年提出“慢病管理·健康高参”理念,联合全国百强医药连锁成立“防治老年痴呆健康之家”项目落地,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送关爱活动,并推出全国首支防治老年痴呆健康操——聪明操。 近日,依托白云山复方丹参片爱心公益基金为背景的粤港澳心脑健康工程公益资助活动正式启动。截至目前,白云山和黄中药已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全国多家百强医药连锁共建“防治老年痴呆健康之家”100家,志愿者服务队已在全国开展3000场社区健康讲堂,1000场爱心公益活动。 广药新“红罐”品面世 大健康棋局布阵加速 一方面加大科研深挖复方丹参片防治老年痴呆症的唯一专利亮点,另一方面积极筹谋引入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新品,白云山和黄于2018年正式推出新品——白云山三七粉。该产品的上市恰是白云山和黄实现向包括保健品等在内的多个领域扩展的一步重要棋子。白云山三七粉含金量十足,集四大亮点于一身,亮点一道地药材好,亮点二采用指纹图谱质控质量控制好,亮点三低温超微粉碎生产工艺好,亮点四起草国际标准引领标准好。据了解,白云山三七粉自上市以来销售量可观,其之所以获得消费者青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蕴含的高科技能量。该新品可谓是集科研优势于一身,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代动力学之父刘昌孝亲自领先研究,是国内首个三七粉Q-Marker研究,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新标准,白云山三七粉院士领衔的科研优势应运而生。 毋庸置疑,白云山三七粉的重磅推出为白云山和黄下好大健康这盘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筹码,“广药大健康之城”时代呼之欲出。 人物介绍: 刘昌孝同志被尊称为“当代神农”、我国药代动力学“开山鼻祖”,是我国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的带头人和开拓者之一,于1968年建立第一个药代动力学的实验室,1975年率先将该学科用于新药评价,1980年出版了第一本药代动力学专著,在已鉴定的药代程序中提出模型优化和数据批处理方案,使之应用遍及国内数百单位,被发表在国内外的4700多篇论文中采用或引用。他建立了第一个省部共建的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到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到后来提出的重要药代标志物理论、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整体引领了药代动力学,对人类健康做出突出贡献。他致力新药研究,承担近40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百多个创新药物的药代研究。9月22日,全国最大中成药生产基地广药集团藉“粤港澳心脑血管药物学术研讨会”,在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树立刘昌孝塑像,弘扬科学精神和中医药文化。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国医大师禤国维、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等专家领导出席并为刘昌孝塑像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