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和最长的钢结构桥梁,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超级工程打通大湾区“任督二脉”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27日        版次:A19    作者:马化展、王丹阳、李紫英

     航拍港珠澳大桥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南沙大桥(虎门二桥项目)正式通车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扫一扫看精彩视频

     三个“海豚塔”栩栩如生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文/羊城晚报记者 马化展 王丹阳  实习生 李紫英

  ·桥梁·

  国家工程,国之重器

  她是圆梦桥,她是同心桥,她是自信桥,她是复兴桥。她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

  连接粤港澳三地的港珠澳大桥将碧波化作通途,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的又一中国超级工程,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仅主体工程的主梁钢板用量就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体育场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从2009年到2018年,历时9年建设而成,她是“高难度项目”的代名词之一,也是“高水平工程”的代表作之一。

  港珠澳大桥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超级工程。开通翌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进入超级工程的“下半场”——连接三地的大桥将打通大湾区的“任督二脉”,让大湾区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级城市群拥有全球竞争力,将会让以“伶仃”命名的湛蓝水域充满暖意与生机。

  

  追忆历史

  匠人之心完成高难度作品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2009年,当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总工程师景强第一次看到港珠澳大桥的施工方案时,他的第一感觉是:这怎么可能实现?

  难,不是难在一两个环节,而是难点重重,荆棘满布。

  建设者们没有躲避,而是以匠心去应对。

  港珠澳大桥CB02项目经理黄新明追忆,当年他突然收到施工通知,“受制于海上工况,需将重达2000吨的钢索塔‘海豚’在基地‘翻身’后再运往港珠澳大桥的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上吊装”。这可是前所未有的高难度操作。从那晚起,黄新明每夜都是在不眠不休中度过,工艺研究、审定到计划实施……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海豚”的180度“翻身”动作被拆分为136个步骤,历时10天完成。

  出于实现高耐久度的考虑,港珠澳大桥岛上的建筑创新性地采用清水泥混凝土建筑材料,这也是一道难题。港珠澳大桥东西人工岛岛上建筑项目总建筑师冯颖慧及其团队成员,为了交出完美设计方案呕心沥血。产后38天,她即投身项目推进工程。她介绍,2016年年底第二次专家审查通过之后,图纸出了三版,仅一版就3000多张。

  华南理工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教授王荣辉强调,港珠澳大桥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很多设计、施工理念等都是首次采用,难度系数很高。

  “100年后,我们已经不在了,但是这座桥还在。1000年以后,也许桥都不在了,但桥梁史还在。我们要对桥梁史负责。”黄新明的这句话,代表很多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匠人之心”。

  

  今朝发展

  伶仃洋上的重要地标

  2018年10月24日,历时9年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运营。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至此由约3小时缩短到约45分钟。

  广东省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港珠澳大桥日均旅客流量已达7万人次。截至今年6月6日,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已验放出入境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每天,在珠海公路口岸,可以看到许多往来港珠澳大桥的旅客。

  如今,港珠澳大桥成为重要地标。不仅成功“翻身”还早已屹立的“海豚”塔,还有它的“小伙伴”“风帆”塔、“中国结”塔,是伶仃洋上的标志性景观。两段桥梁于海底沉管隧道神秘交汇,帮助它们完成亲密接触的,是在建设设计领域已获得高度认可的东人工岛和西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指出,港珠澳大桥承载了桥梁人一直以来的梦想,跨越伶仃洋天堑,促进更多的人与物自由往来,帮助港澳两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基础。这座大桥一定会便于三地民众的交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

  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统筹:郭启钊 胡军 陆德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