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迈向800公里 直达湾区城市

广州地铁将开启湾区时代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27日        版次:T05    作者:汪海晏、温美春

     广州地铁将强化『内联外通』

     22年前,广州地铁一号线首段通车,开启“地铁时代”

     广州地铁目前开通里程居中国第三、世界前十

    

  文/图 汪海晏 温美春

  22年前,广州地铁一号线首段通车,开启“地铁时代”;如今,广州地铁里程已近500公里。

  广州地铁于1997年6月28日开通首条线路,截至2019年9月广州地铁共有14条运营线路,总长为478公里,共有257座车站,开通里程居中国第三、世界前十,日均客流量近900万人次,日最大客流1113.13万,客流强度位居全国首位。广州地铁大大改善了广州市的客运交通系统结构,提升了人们的出行品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进入湾区时代,广州地铁将致力打造“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格局,实现湾区城际轨道交通“公交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打造结构合理、换乘高效、共建共享的世界级轨道交通网络,推动“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形成。

  线网:加快建设,迈向运营里程800公里

  1997年4月10日,广州地铁的第一辆地铁列车(一号线0102车)通过海运方式,从德国抵达广州黄埔港。1997年6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西朗至黄沙5.4公里线路正式开通,从此实现了广州地铁史上零的突破。

  从此以后,地铁也成了城市规划最有效的手段。在广州“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发展战略引导下,广州地铁从最初的一、二号线组成的十字线路开始,大手笔“编织”地铁线网。

  2006年开通南北走向的三号线,2007年四号线挺进南沙,有力支持机场、番禺和南沙新区的发展;2009年五号线联通东西,有效缓解了荔湾、越秀、天河等老城区的交通压力;2016年,六号线向西挺进金沙洲,向东深入萝岗,形成了中心城区带动东西两翼发展的新布局;七号线横贯番禺,打通区域“创新轴”;2017年,九号线开进花都,十三号线通达增城;2018年,十四号线直达从化。至此,广州实现了全部11个行政区“区区通地铁”。

  广州地铁在建新线13条、345公里,预计到2023年,开通运营里程突破800公里。

  22年间,广州地铁从5.4公里延伸到478公里,广州也从1443平方公里的狭小城区逐步拉伸到超过7000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

  22年的广州地铁,不仅改变了城市规划的格局,更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催生了多个商业旺地和人口新区。例如,一号线就催生出广州的天河城商圈、中华广场商圈和公园前商圈,时至今日,这三个商圈仍然是广州最具影响力的零售业商圈。

  而作为广州第一条规划引导型的三号线,已经成为客流量最大的线路,每天运送乘客超过210万人次,使番禺区的人口密度从2005年的783人/平方公里,迅速增长到现在超过2700人/平方公里,彻底改变番禺的区域地位。

  发展:坚持创新,不断提升地铁软硬件

  根据国际地铁协会的统计数据,在世界各大城市地铁系统中,广州地铁的运营服务可靠度、正点率、公共安全水平等指标名列前茅。同时,广州地铁服务满意度多年稳居广东省交通行业榜首。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广州地铁坚持“技术创新”的理念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创新”二字是贯穿广州地铁发展的关键主题。其中,二号线开全国先河建设屏蔽门,彻底杜绝了乘客意外坠轨的可能,让屏蔽门从此成为了国内其他城市建设地铁的“标准配置”;三号线饮“头啖汤”建成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地铁,极大地拉近了番禺与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四号线敢为人先采用国内首条直线电机技术,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辆,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七号线更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研发了全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号系统,让列车开得更稳更顺。2019年,十八号线更是首次挑战以S型姿势穿过珠江,其技术难度、施工水平要求、施工风险系数、外界环境敏感度在国内同类型施工中可谓首屈一指。

  “在企业做工人,靠的是硬实力,也就是技术过硬、有绝活,别人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你能解决,这就是实力。这就要求遇到困难得钻进去,要有创新的想法、更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广州地铁的电子部件维修技师李天明,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探索,成功改造PU模块,掌握了电子维修的核心技术。

  坚持创新,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体现在服务上听取民意,与时俱进。为更好解决乘客的如厕问题,广州地铁从六号线建设开始每站增设公厕,2013年后开通的线路各站均建有公厕;更人性化的“母婴室”也成了新线标配,此外,广州还是国内较早拥有地铁免费wifi的城市。

  年过七旬的服务督导员严嘉汉,是广州地铁最早聘请的督导员之一,在一号线全线开放给市民观光时,严嘉汉提出了10多条建议,获广州地铁最佳建议奖,至今已向广州地铁来信上百封,见证了广州地铁的日渐成长。“当时广州地铁的车厢是国外制造的,设计出的扶手太高不方便使用,当时就建议增设扶手吊环。”严嘉汉回忆道,“现在看见车厢里的吊环会很开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广州地铁更是紧跟潮流发展,致力打造智慧地铁。目前,互联网支付已覆盖全线网,全线网闸机可直接扫码或使用银联信用卡、手机pay等多种支付方式。

  本月,APM线广州塔站更是率先开启了刷脸过闸无感通行,并首创安检票务一体机等,有效缩短乘客进站时间,提高乘客体验感,未来将有越来越多车站逐步更新和安装刷脸设备,实现“无感支付”。

  未来:内通外联,

  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进入新时代,拥有478公里线网的广州地铁是粤港澳大湾区内规模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主体。

  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说,正在建设的新线将强化“内通外联”,“内通”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实现中心城区与南沙副中心之间的快速通达;第二是完善线网结构,疏解核心区线路压力、提升中心城区内部通达性的线路;第三是支持周边重点区域发展,强化周边城区内部联系的线路。

  在“外联”方面,广州地铁正在配合市规划部门开展线网的修编工作,实现与周边城市地铁的无缝联接。“2018年12月18日广佛线燕岗至沥滘段开通运营,在此基础上,还将通过七号线西延段等与佛山连接;通过五号线东延段等与东莞一号线连接。”接下来,广州地铁将率先运营三段城际轨道,分别为广清城际广州北至清远段、广州东环城际广州北至白云机场T2段、广肇城际广州南至佛山西段。未来,将新增更多条线路与中山、珠海、清远、惠州、深圳等湾区城市衔接,实现1小时穿行大湾区。

  广州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建隆表示,广州地铁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实现大湾区城际轨道交通“公交化”。通过构建时速160公里市域快线网络,未来市民将可像坐公交一样,“通过轨道交通网络便捷地在湾区城市核心之间、湾区城市核心与重点发展区域、湾区城市与枢纽之间、枢纽与枢纽之间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