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推广永庆坊改造经验,这个文化名区“活化保护”不断出新出彩

荔湾老城有喜:孕育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27日        版次:T08    作者:李焕坤、蔡铭

    

     沙面标识

     荔湾粤剧文化氛围浓厚

     未来的沙面将更加美丽(效果图)

     永庆坊二期骑楼段露新容

     独具韵味的永庆坊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

  “最美骑楼街”恩宁路、“广州露天建筑博物馆”沙面、粤剧艺术圣地八和会馆、岭南至宝“三雕一彩一绣”、清代海上唯一对欧美的外贸通商口岸十三行、有百年历史的南方大厦……自古以来,荔湾区风物荟萃、名胜云集,一个个岭南文化符号如同一颗颗珍珠散落在荔湾这片沃土上。

  2018年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市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并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了解粤剧艺术传承和保护情况。他强调,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一年来,荔湾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深挖荔湾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广永庆坊的改造经验,在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提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动作频频:

  你看,永庆坊二期建设如火如荼,在一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业态规划,旨在打造广州岭南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

  你听,街头巷尾粤韵声声,荔湾正申报创建以粤剧粤曲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你看,省重大文化工程——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落户白鹅潭中心商务区,让群众从美术、文学、历史民俗多角度来体会岭南文化的魅力;

  你看,沙面通过整治提升工程打造城市会客厅;

  你看,西堤一带通过人居改善工程,以南方大厦为起点重现广州千年商都商贸氛围……

  一个个项目,将永庆坊的改造经验应用到实际环境中,梳理总结荔湾文化记忆节点,看似并无关系,其实恰是荔湾区建设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的“蝴蝶翅膀”,假以时日,一个个岭南文化符号将被串成珠链,熠熠生辉。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焕坤 通讯员 蔡铭

  

  【沙面】

  昔日 被誉为“广州露天建筑博物馆”

  位于珠江白鹅潭畔的沙面岛,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通商要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两国于1859年胁迫清政府将沙面划为租界,西方国家纷纷在此设立领事馆、银行、商馆、洋行等,并兴建各式建筑,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建设,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西方建筑群及其整体环境,成为广州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据了解,在沙面现存150多栋西式建筑,包括新古典式、新巴洛克式、券廊式、仿哥特式和现代风格等,沙面因此被誉为 “广州露天建筑博物馆”。

  虽然已经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景区和休闲胜地,市民、街坊们却盼着沙面岛能更好。近日,钟先生带着来自外省的朋友来沙面游览,“沙面很多建筑都不能进去游览,如果能设计更好的游览形式,相信游客不单被沙面的外观所倾倒,也会了解其厚重的历史,沙面会更加有辨识度。”王大哥则表示,沙面到处有机动车停放,如果能优化交通,规划好步行道,让市民、游客自在散步,在沙面游览会更舒服。

  今日 建独具特色城市会客厅

  今年,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荔湾区政府以“西广州·漫沙面”为主题,启动沙面岛整治提升工程,主要通过优化交通系统,整治建筑风貌,升级照明设施、绿化景观、社区广场和城市家具,转型升级岛上业态,打造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城市会客厅。

  近日,记者来到沙面岛,可以看到岛上不少雪糕筒形路障提醒市民、游客“正在施工,注意安全”;绿化工人手握锄头翻挖泥土种上鲜艳的时花……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30日前将完成沙面交通系统优化、建筑立面、绿化景观、照明、城市家具等整治提升。“480泊位临时可逆机械停车架也将建设完成,届时将转移露天停车场车位,推进环岛路内无车化。”同时,该负责人透露,已完成沙面现有物业摸查,正编制业态转型升级规划,对接大型企业发展高端新业态。

  【永庆坊】

  昔日 恩宁路曾风光无限

  广州看西关,西关看恩宁。1931年,荔湾区恩宁路建成,东起宝华路,西接龙津路,长约千米,路面可同时并排八顶大轿,风光无限。恩宁路上名人住宅星罗棋布,粤剧、铜艺、骑楼等广府特色文化元素交相辉映。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恩宁路渐渐破败,成为当时广州市最大的危房片区,是拆是留成为当时政府一大难题。街坊李叔回忆,1989年起他在恩宁路附近上班,经常出入恩宁路,“记忆深刻的是,当年那里民居多、小吃店多、危楼也多,虽然文化韵味浓厚,但在快速发展、高楼大厦不断拔起的广州城内显然地位式微了。”

  今日 永庆坊为什么这么走红?

  过去十余年间,各界不断探讨恩宁路的发展模式,随着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逐步提高,荔湾区政府转变大拆大建思路,提出在老城区做减量规划,确定了恩宁路尊重传统肌理和功能、兼顾保护与发展、鼓励多功能混合使用的改造原则。

  2015年12月,区政府将永庆大街地块选作恩宁路项目的改造试点地段,并制定了《永庆片区微改造建设导则》《永庆片区微改造社区业态控制导则》,公开招商引入万科集团改造、建设和运营。2016年10月,通过突出岭南特色、系统修缮建筑、提升周边环境、引入新型业态,永庆坊一期(原永庆大街)正式对外开放。

  如今来到永庆坊一期,随处可见麻石路、趟栊门、满洲窗、硬山顶等广府文化符号、新旧交融的建筑、四处拍照留念的年轻人。据统计,永庆坊一期有手作体验、小剧场、民宿等30多个特色业态,从年初至今,来永庆坊一期参观的达97万多人次,举办活动40余场,“漆艺生活美学展览”、咏春文化节、非遗工艺体验等多种文化活动深受年轻人喜爱。永庆坊一期吸引不少年轻人留驻,让“衰老”的永庆大街重焕生机。

  永庆坊一期只是荔湾活化利用空间的起点。据悉,国庆前,规模是一期十倍的永庆坊二期将部分开放。近日,记者来到永庆坊二期所在地,看到粤博西段、粤博东段、滨河段的建筑被盖上了绿色施工围挡,建筑旁立着脚手架,工人们有条有序推进工程进度;示范段、骑楼段则被拆下外面的绿色施工围挡,可以看到示范段古色古香的建筑外墙、骑楼段上满洲窗、楼额、立柱、山花等岭南特色元素。永庆坊项目副经理石丹介绍,示范段、骑楼段绿色施工围挡已经拆除,本月底将修缮完成;粤博西段、粤博东段、滨河段也将在本月底完成外墙整饰,10月基本修缮完成。“这里一天一个样,明天过来,你会发现它又美了一点。”石丹说。

  永庆坊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骑楼段规划为“最美骑楼街”,结合恩宁路浓郁的广府风情,主要引进本土优质品牌、创意餐饮、生活方式业态;粤博西段规划为“人文小巷”,结合粤剧博物馆这一重要空间节点,在粤博片区引进非遗体验、本土传统手工艺体验、特色民宿、文化创意店、特色民宿;滨河段、粤博东段规划为“慢调水岸”,结合滨水景致,甄选广州本土知名匠人餐饮,搜罗世界各地优质餐厅、全天候西式餐吧、特色清吧,提供星级餐饮服务,打造广州“夜生活”地标。

  

  【西堤】

  昔日 曾为广州最著名繁华商业区

  沿江西路西堤一带曾经是广州最繁华时尚、财富最集中之地,分布着古老的南方大厦、粤海关博物馆(粤海关旧址)、建成于1916年的邮政博物馆、有“中华老字号”殊荣的广州新华大酒店,文化气息厚重。57岁的李叔至今还能清晰回忆起与西堤的点点滴滴。“小时候去广州文化公园里的托儿所上学,必定会经过西堤一带,记得每天早上都能见到燕子在南方大厦楼顶成群飞翔,当时流传‘来广州不来南方大厦,就未算到过广州’的俗语,可见这一带是多么著名。” 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该地块成为各种电子产品批发市场的聚集地,在西堤二马路以南、人民南路以西,人民桥以东区域,相隔百米余便有一个电子专业市场,路上随处可遇到拉货小推车,行人稍不留神就避让不及。

  今日 重现千年商都商贸氛围

  为了解决业态低端、交通问题突出、历史文化气息不浓等问题,今年,荔湾区政府启动珠江文化带西堤街区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以南方大厦为起点重现广州千年商都商贸氛围,延伸改善内街里巷老百姓的人居环境,涉及街区面积约6万平方米,道路总长约1500米。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包括整治建筑立面、市政道路、绿化、照明工程,实施三线下地,9月30日前将完成提升。

  除了“面子”,西堤一带的“里子”也得到了提升。荔湾区贸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一带已经有两家电子城完成升级改造,实现由传统“三现”交易(现场、现货、现金)向现代展贸式交易平台的飞跃。

  

  【白鹅潭】

  昔日 被评为“羊城八景”

  宽阔浩淼,烟波荡漾,位于珠江三段河道交汇处的白鹅潭有着与白鹅相关的美丽传说,其月夜景致1963年被评选为羊城八景。回眸广州“千年商都”历史,曾以海上丝绸之路和十三行影响世界的白鹅潭,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近10年来,作为广州“一江两岸三带”西十公里的重要地段,白鹅潭地区规划几经修改。

  今日 “三馆合一”项目落户增辉

  近日,选址在白鹅潭中心商务区陆居路地块范围内的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已经招标完成,白鹅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正组织专家评选出前几名优秀方案。据悉,“三馆合一”项目建成后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集展览、休闲、教育的大型文化中心,构建文化高地和旅游标杆。

  

  【粤剧艺术】

  昔日 荔湾为粤剧发源地

  清朝,粤剧艺术在荔湾萌芽。近代,因黄沙码头为珠三角最主要的枢纽式码头,并可通过铁路连接其他地区,粤剧“大佬倌”们纷纷聚集荔湾,薛觉先、新马师曾、红线女、李海泉等均曾在此居住,八和会馆、銮舆堂以及众多“私伙局”在此诞生。王伯是一名老西关,他回忆,上世纪初,粤剧在广州风靡一时,各大戏院只要有演出,万人空巷,西关更是粤剧文化氛围浓厚。如今,粤剧作为极具岭南特色的非遗文化,是港澳同胞、海外粤语华侨认同祖国的中国符号,也是海内外中华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荔湾见证了粤剧繁盛的历史,亦肩负着保护传承粤剧的职责。

  今日 申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只有那彤云白雪,比得我皎洁心呀肠。此后君等呀莫朝关外看,白云浮恨影,黄土竟埋香。莫问我呢个王嫱生死况,最是耐人凭吊,就是塞外一呀抹斜阳……”9月22日下午,荔湾銮舆堂内传来缠绵悱恻的唱腔,原来是一帮粤剧爱好者正在练习粤剧《昭君出塞》,互相交流经验。

  此等场景在荔湾可以说是随处上演。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荔湾目前形成了以粤剧艺术博物馆主阵地,区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公园中心台、荔枝湾大戏台、荔湾湖公园、醉观公园及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广场等分阵地连点成片的格局,开展粤剧粤曲常态展演及“私伙局”自娱自乐活动,目前拥有78支私伙局团队,爱好者近3000人。荔湾区还形成“穗港澳粤剧日”、粤剧嘉年华、西关风情私伙局展演、“红豆生辉”青少年粤剧粤曲比赛、华光师傅诞巡游、粤俗艺术大讲堂等六大品牌曲艺活动。

  近年来,荔湾评为“中国曲艺之乡”称号后再添殊荣,荔湾粤曲项目分别评为国家、广东省2018-2020年度“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荔湾文化艺术中心、荔湾区文化馆被省、市评为群众文艺曲艺创作排演基地。今年,荔湾再以粤剧粤曲为核心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从多角度立体关注粤剧粤曲岭南文化及其存续、传承的文化空间,促进粤剧粤曲等传统岭南文化可持续保护、传承、发展,擦亮曲艺文化品牌,提供粤语文化的传播力,推动荔湾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数读·

  文化荔湾

  ●荔湾有14个历史文化街区,占比过半(广州共有26个历史文化街区);五批共721处广州历史建筑中荔湾有近240处。

  ●荔湾现有43项非遗项目、50名代表性传承人,涵盖8大门类。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居各区首位,约占广州市的三分之一。现有省级非遗传承基地4个;市级非遗传承基地5个;区级非遗传承基地10个;全市仅5个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全部在荔湾;3个省级生产性示范性基地(玉雕、牙雕、广绣)也全部落户荔湾。

  ●“五一”期间永庆坊片区日均客流量达0.75万人次,成为荔湾文化旅游新的“打卡”热点。

  ●2019年上半年荔湾组织了“粤剧嘉年华系列活动”“粤曲高手在民间擂台大赛”“粤剧保护的广州经验学术论坛”“粤唱粤红”私伙局粤剧粤曲交流汇演、全球微粤曲大赛第五届演唱赛暨第二届作品创作赛等22场大型活动,邀请粤港澳等区域的文艺专家、粤剧名家和团队展演、交流。

  ●2019年上半年粤剧艺术博物馆、荔湾博物馆等接待观众367078人次,开展讲解服务709场次。

  ●2019年上半年推出包括非遗展示展演、体验互动、学术研讨、创新创意等在内的“荔湾非遗季”主题活动,参加的非遗项目及人数为历年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