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因改革而生,以创新为魂,大鹏展翅,勇往直前

深圳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27日        版次:T14    作者:王俊、宋毅

     腾讯大厦

     欢乐海岸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梁喻 林桂炎 摄

    

     深圳华强北创客

     蛇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

     深圳湾大桥 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梁喻 周巍 摄

  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 宋毅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1979年,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40年间,广大特区建设者从五湖四海相聚深圳,推动深圳从一座边陲农业县,迅速崛起为管理服务人口超2000万、平均年龄33岁、城市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国际化超大型城市,拥有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亚洲最大陆路口岸、中国第五大航空港,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等称号,成为开放包容、法治昌明、崇德向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深圳又称“鹏城”,自特区成立以来,深圳正如展翅高飞的大鹏,搏击风云,遨游长空,勇往直前。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伟大实践的重大时代性开启,是继兴办经济特区后深圳迎来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是深圳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日前,中共深圳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意见》,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部署。会议指出,深圳要坚定扛起“先行示范”的历史担当,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先行示范,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更好服务全省全国发展大局,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奋力实现到2025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三个阶段发展目标”。

  深圳,因改革而生,以创新为魂,正在奋力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深圳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前五

  位于南海之滨的深圳毗邻港澳,肩负着连接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纽带作用,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深圳是一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它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概,率先实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建立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到敲响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从率先“引进来”到“走出去”,从经济领域改革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深圳是一座“动力之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发展“三来一补”,到率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再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形成了高新科技、金融、物流、文化创意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由1.96亿元增长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22.4%,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打造了引领发展的“深圳效益”“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开创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深圳制造”“深圳设计”“深圳品牌”。

  深圳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作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文化创意产业,2018年发展平稳快速,文创百强企业和出口十强企业实力强劲,引领带动作用持续显现。以拥有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美誉的第十五届文博会为例,本届文博会总参观人数超过780万人次,相比上一届增加47万人次,同比增加6.41%。海外参展国家和地区达到50个,全球龙头企业汇聚文博会,充分体现深圳文博会作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检阅台、风向标和探索器的地位和作用。

  最具代表的高新科技方面,深圳近年来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2018年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185家,总量14415家,居全省第一、全国大中城市第二。初步测算,2018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871.71亿元,同比增长11.6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296.63亿元,同比增长12.73%。

  另一发展引擎——金融业2018年全年实现增加值3067.21亿元,同比增长3.6%,占GDP比重12.7%;实现税收(不含海关代征和证券交易印花税)1314.8亿元,同比增长17.5%,占全市总税收的22.37%,金融业对全市税收的贡献超过制造业(20.30%),成为深圳纳税第一的产业。

  至于物流,深圳集聚了全国80%以上的供应链管理公司总部,美国UPS、德国汉莎、丹麦马士基、菜鸟网络等60多家知名国际物流企业落户深圳。

  如今的深圳,是一座充满魅力、活力、动力和创新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大都市,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2018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4万亿元、同比增长7.6%,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前五;辖区公共财政收入9102.4亿元、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38.4亿元、增长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

  深圳,这座魅力之城,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

  华丽转身“创客之都”“创新之城”

  当前面临转型发展期,深圳又出台了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推进创新“十大行动计划”,再一次凭借创新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急先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创客之都”“创新之城”。

  为了做强做大新经济,深圳出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决定,制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设立全国首个50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预计新增3000家以上、总量超过1.4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1%。同时,深圳获批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圳制定加强基础研究的实施办法,开展芯片、医疗器械等10项关键零部件重点技术攻关,开工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组建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等新型基础研究机构10家,新增各类创新载体189家。获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科技奖16项、中国专利金奖4项。专利授权量增长48.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持续优化法制创新环境,深圳还依法实施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南方运营中心正式挂牌。

  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深圳新引进人才28.5万名、增长8.4%,新增全职院士12名、总量增长41%,新增高层次人才2678名、增长59%。

  一手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也不能落下。深圳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城市软实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五连冠”。目前,全市拥有文化企业近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90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00多家,境内外上市企业40多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7%,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深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民生保障则是深圳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2018年全年,深圳九大类民生支出达到277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完成民生微实事1.2万件。新增就业1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2.5%以内,教育事业发展和“健康深圳”建设全面提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圳在经济不断取得突破、科技日益创新的同时,还加快产业升级,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绿色生活,实现低碳目标。深圳森林覆盖率高达41.2%;全市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十大城市之一。“深圳蓝”“深圳绿”成为城市最亮色。

  持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深圳建成人才公园、香蜜公园和深圳湾滨海西段休闲带等一批精品公园,新改扩建公园69个,建成花漾街区、街心花园184个,大沙河生态长廊等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深圳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城展现出山清水秀、满眼绿色、花海缤纷、夜景璀璨、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新景象,城市美誉度显著提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8月18日,《意见》全文公布,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并为深圳定下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大战略定位。

  9月17日,中共深圳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召开。会议指出,回顾过去,深圳主要在经济领域先行探索、主要靠“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而如今要转向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要靠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率先发展。会议指出,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深圳决不能满足于交合格答卷,必须交出优异答卷;决不能满足于某一阶段领先,必须全过程领跑。

  会议特别规划了“三个阶段发展目标”的具体内容:第一阶段,从现在到2025年,要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推动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第二阶段,从2025年到2035年,再奋斗10年,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这要求深圳提前15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造出一个城市范例,探索出新路径;第三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深圳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会议强调,要重点做好实现2025年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方案,制定实施2019-2022年、2023-2025年两个三年行动方案,跑好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第一程”。

  如何打造“五大战略”?会议指出,针对“高质量发展高地”,深圳将瞄准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同时全面提升“香港-深圳”合作水平,巩固深港“亲如兄弟”般的关系,打造大湾区最具带动力的极点,如推动深圳先进制造业与香港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强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等。

  打造“法治城市示范”,深圳将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争取列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样本城市;同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编制和发布制度,推进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法制审核制度,建立行政执法标准制度,探索涉企联合执法模式。

  打造“城市文明典范”,深圳将争取国家级博物馆分馆、国家队训练基地落户,积极申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推进城市社区运动场地设施试点,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建设健身场地和设施等。此外,深圳将加快筹建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提升“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国际影响力,打造文化创新创意全球品牌。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深圳将率先形成“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民生发展格局。教育方面,计划到2020年,公办园和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2022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1万个、公办普高学位6万个。医疗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发展高水平医疗机构,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深圳将加快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争取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争取发行境外绿色地方政府债券;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沙滩资源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实现“天蓝地绿水清”。

  深圳,作为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努力在新时代走在最前列、在新征程勇当尖兵,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