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歌》(油画) 罗文勇 |
《和煦时光》(油画) 谢郴安 |
《知识的力量》(油画) 肖海波 |
《亮丽的风景线》(雕塑) 吕学晶 |
《天堑变通途》(国画) 黄涛 |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实习生 陈莹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各大展区展览正在全国各地举办。各展区的复评结果在中国美协网站上已陆续公布,从已知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综合画种·动漫等展区的复评结果看,广东军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正如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所说,无论国画、油画还是其他画种,评选结果一出来,都“令人精神一振”。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获奖暨提名作品展开幕式、颁奖仪式将于12月19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届时有40件作品将获得“中国美术奖”创作奖,包括10个金奖、14个银奖、16个铜奖。 据统计,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共有4202件入选作品,其中广东入选作品总数达383件,从上一届的第四位上升到了首位。排在第二位的是北京,山东和浙江紧随其后。除此之外,广东省水彩粉画、综合画种的入选作品数都是全国第一,中国画、油画、漆画、雕塑、版画、壁画、实验艺术等画种的入选作品数均位居全国前三。油画是全国美展的重头戏,广东油画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上的成绩单尤为亮眼——共39件作品入选,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的44件。其中3件获奖提名作品均来自广州,占全国获奖提名作品的四分之一。 本届全国美展共有三个展区设在广东。其中,港澳台·海外华人展、综合画种·动漫作品展均在广州举办,水彩粉画作品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 通过日常片段切入美术叙事 来自广州的三件获奖提名的油画作品分别是《幸福的歌》《和煦时光》和《知识的力量》。《幸福的歌》描绘了一位怀孕母亲看着女儿在钢琴旁唱歌时的幸福感,中国式家庭是作者罗文勇擅长的创作主题之一。此前罗文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随着五年来的社会变迁和国家政策变化,“二孩”成为这个时代老百姓最关切的话题之一,也成为这幅作品的创作选题。 五年过去,罗文勇在油画语言的探索上也有了新的思考。他发现,画中国人自己的家庭生活,应该更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审美趣味。“上一届的那张,选择了一种古典侧光的表达方式,展现的是西方古典主义的情调和画面气氛,显得有点过于古朴,家庭的温馨气息传达得不够。这张《幸福的歌》,我有意识地让整个画面色调明快起来,在人物形象的选择上也更加符合大家的审美倾向。” 直到参加省展的前一天,罗文勇还在修改这张作品。主要改动的是钢琴上的歌谱,一开始,他画的是一首过去大家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最后,罗文勇将其改为《梦之歌》,与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更贴近了。“既然参加的是这一届的全国美展,就要有这个阶段的时代气息。作为彰显主旋律的全国美展,参展作品不仅要体现个人的艺术技巧,更要展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站在这个高度来看待全国美展,才能把自己的艺术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所以,每一届的全国美展,罗文勇对自己的要求都很严格,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创作能获得肯定,一方面更是希望能为广东美术争取到荣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诞,我特别选择了跟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有关的书作为表现对象,花了很多精力去挑选书籍。所以,画面上的每本书都是有原型的。”《知识的力量》出自1988年出生的肖海生之手。肖海生表示,他从小就对书特别有感情,一开始自己没有书,看到姐姐书上喜欢的内容,就会偷偷撕下来藏着,后来拥有自己的书,喜欢的册页更是要剪下来贴好保留。“但一开始我并没有把书作为油画创作的方向,在广州美院读本科阶段,画过环保等题材,创作类目很多样,也挺受关注的,就是总觉得并非自己最想要的,直到本科毕业创作时,找到了‘书’,终于感觉这是属于我的符号了。”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介绍,像《幸福的歌》这样以人物为主题、通过日常片段切入叙事的油画作品,在本届全国美展呈增加趋势,油画语言表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加注重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审美趣味。 青年艺术家表现出色 羊城晚报记者发现,首批48位广东省美术青年人才的作品,共有13件入选,包括获奖提名2件、进京作品2件,充分彰显了广东美术青年人才的力量。本届全国美展上,广东青年艺术家表现出色,离不开广东对于年轻艺术家的重视。 中国画获奖提名作品《天堑变通途》作者黄涛201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后,入选“青苗计划”第二期,现为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画家,“青苗二期”杰青班画家。在“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上,黄涛参与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带领的《盛世珠江》长卷创作团队,这幅画的创作从题材、构思、笔法到内在意蕴,都体现了广东“80后”创作团队的创新意识,广东青年力量对传统的创新态度。 肖海生同样入选“青苗计划”。在他看来,“青苗计划”确实让他受益匪浅。“刚毕业时,我们一帮同学的状态都是一样的,但现在,进入‘青苗计划’的还在坚持画画,而且表现都不错——参加省展的时候,我们青苗画家有60多人投稿了,入选的就达到了47件;后来送到全国美展参加复评的油画,也全部中了。而其他很多一起毕业的同学,基本都离开本专业了。这就是因为我们获得青苗平台的支持,既有老师授课,又有展览机会,还不时去走访名家工作室,得到熏陶和激励,更加坚定地投入到创作中去。” 吕学晶的雕塑作品《亮丽的风景线》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上就摘得金奖,送到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雕塑展区,又成为8件获奖提名作品之一。他将这优异成绩归功于进入广东青年美术人才培养基地后,在创作理念上的转变和提升。 2004年吕学晶研究生毕业时,就有一件作品入选了全国美展并获得优秀奖。但那件作品更多的是表现自我的内在情感,并不像《亮丽的风景线》跟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进入广东青年美术人才培养基地学习,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领下,吕学晶除了在木雕的艺术语言上继续追求创新,开始关注更有社会价值的表达对象,最终他“找到”了环卫工人。这件作品一亮相,就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他说:“以前一味追求艺术语言的创新和个性,经常陷入困惑——为什么明明有感觉,却总也抓不住?现在走出‘小我’,我才发现这种粗犷写意的木雕风格其实是很适合社会性题材的。只有创作材料、艺术语言和表现主体高度契合,1+1+1才能大于3。环卫工人我们天天见到,他们经受风吹日晒的样子也会引起我们的感情共鸣,只是以前缺乏关注。我也终于明白了梁明诚老师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我的创作,是要让人民看得懂的,要让观众看得懂的。’” 制图: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