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电 在近日召开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多位专家提到未成年人不当使用网络的问题正在加剧。10月21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专门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其中对网络沉迷防治和网络游戏管理等作出规范。要更好地保护和引导“网生代”未成年人,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78亿未成年网民,约33.3%的未成年人存在上网过程中接触到暴力、赌博、吸毒、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 据悉,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形成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则体系。 各方关注的焦点还在于法规的执行落实。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晶璞说,网上未成年人保护存在责任主体的广泛性和法律规范内容的全面性。政府、企业、社会、家庭、网民都涵盖其中。尤其是企业,在网络“防沉迷”与增加用户“黏连度”之间的取舍与平衡,需要“刀刃向内”。 值得欣慰的是,部分互联网企业已经意识到从被动接受监管到主动承担责任的重要性。腾讯公司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说:“从当前形势来看,互联网企业所有产品服务,必须把未成年人保护放在最高优先级,无论对业务冲击多大,都要做彻底、做扎实,真正解决问题。到2019年底,腾讯旗下所有游戏都将接入‘防沉迷’系统,不能接入的一律停运或下架。” 当然,网络“防沉迷”最终还是要落脚到未成年人身上,要切实提升未成年人在网络世界的辨识力和自控力。未来的网络未成年人保护和生态治理,需要倡导一种理念的转变,确立“未成年人数字权利”概念。立法和管理要从“责任导向管制”模式向“对监管主体赋能”的指引模式转变,从防止未成年人遭受网络侵害,转向促进未成年人基于互联网的自我保护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