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街谈巷议

“以厕养厕”要接受市场和行政双考验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1月05日        版次:A10G    栏目:时评    作者:耀琪

  “以厕养厕”在广州说了很多年,如今终于有了结果。11月1日起,有关方面将原来由海珠区城管负责保洁的草芳围公厕托管给广州一家公司保洁,并由其负责该公厕的全部日常管养经费。有意义的是,这还是全市首个实行“以厕养厕”的环卫公厕。

  厕所好不好,终究看管养。一座环卫公厕一年管养费用约为20万元,以往都由财政负担。可以想象,这种标准大概只能满足基本需要,何况全靠行政机构出钱出人,效果好不好,公众都没有太多的选择权。草芳围公厕托管的方式,希望能开发出厕所的商业价值,既可以对公厕进行比较好的管养,又能缓解财政压力。

  在厕所革命的推进下,如今的“以厕养厕”自然不能再是十多年前那种老路:请人守在门口,要不就是收费,要不就是卖纸巾。要开发厕所的价值,只能依赖专业的公司,唯有企业才会懂市场,懂人心,找需求。而要让企业发挥市场功能,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把这个物业全盘交给它运作,政府一心只管社会效益的兑现。

  从外地许多比较高级的厕所可以看到,有的厕所提供便民自助设施,可以看电视、读书、可以缴水电费、可以在ATM机上取款、可以购买热饮,甚至还可以给电动车充电。一些跑步径附近的厕所,配套有扫码收费的冲凉房,方便来运动的人。整个屋子如同一个小型便利店。

  但是,要实现厕所从无利可图变成有利可图,关键还在于企业的专业化和连锁化经营。单独一个厕所,只能是试点样板。即使功能看起来很齐全,但如果不是在旅游区,想赚钱都难。只有形成规模化,才能成为品牌,成为公众可辨识、可信赖的去处。对企业而言,也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更好的社区渗透力,更好地减少重复成本,高效调配资源,平衡盈亏。

  因此,政府在推出“以厕养厕”政策后,也要更加大胆和开放地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接手更多的厕所,从宣传、路标、水电补贴等方面扶上马送一程。因为这些新型厕所聚焦的客户,不仅是有急需的市民,关键是要以此为入口,常态性地接驳市民日常服务的供给。当口碑和习惯形成后,市民要找便利店的同时,也想到可以去新型厕所,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至于商业成功之后,基本的洗手间功能,比如洁净程度能不能对标星级酒店,用纸、烘干机、洗手液等能不能常年供给不间断,这都是考验企业成本承受能力的。为了防止企业厚此薄彼,弄虚作假,监管部门需要设置公开的反馈和淘汰机制,既要行政监督,也要让市场为厕所投票,推动厕所管理的持续迭代。

  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