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实习生 谢佳熳 通讯员 周晋安 11月14日是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宣传的主题是“防控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即以家庭和个人健康为中心,以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测为重点,提倡知晓个人及家庭成员血糖水平,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防控糖尿病。为了让糖友们更好地控制血糖,本期的策划特别请专家们详细介绍了血糖监测以及饮食控制的具体方法,细节决定成败,坚持获得胜利,希望糖友们能够谨遵医嘱,控制好血糖。 一旦确诊糖尿病,往往难以逆转,需要终身服药或使用胰岛素,还有不少患者伴随可怕的并发症。据数据统计,糖尿病患者有并发症的直接治疗费用是无并发症的2.8倍;除了昂贵的医疗费用外,慢性并发症还对患者有巨大的危害。有没有可能较早期地发现糖尿病,及时治疗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燕铭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血糖仪自我监测血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科学监测血糖,降低医疗花费 陈燕铭介绍,糖尿病治疗包括监测、药物、教育、饮食、运动,这五驾马车缺一不可。而监测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临床上有不少糖尿病患者觉得测血糖很麻烦,又很贵,于是就凭感觉判断血糖高低,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果不监测血糖,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还容易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反而得不偿失。只有积极地监测血糖,才能控制好血糖,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治疗花费。 要如何科学监测血糖呢?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及时发现低血糖,提高治疗的安全性;监测的基本形式是患者使用血糖仪自我监测血糖。 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可以全天24小时进行,不同时间的血糖监测有不同的意义—— 空腹血糖(一般空腹8-10小时):反映人体基础状态血糖的水平;餐前血糖,便于患者调整食物量和餐前胰岛素量; 餐后2h血糖(从第一口饭算起):反映人体在糖负荷后血糖的水平; 睡前血糖:有利于防止夜间低血糖,如果出现低血糖时,更要随时监测; 夜间3点左右血糖,有利于防止夜间低血糖和判断早晨空腹高血糖产生的原因; 运动前后血糖:是制定适合自己运动方式和时间的依据; 正确自我监测,实现血糖控制 血糖监测是为了把血糖控制到理想状态,即空腹血糖达标、餐后血糖也达标,而且没有发生低血糖。陈燕铭教授提醒,当空腹血糖正常,但出现了夜间低血糖和餐后高血糖,这是临床最忌讳的结果,应注意! 血糖监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判断结果。如果化验室得出的血糖值是150mg/dl,而你测得的值在127mg-173mg/dl之间,说明操作正确,血糖比较准确;但如果血糖值>15%,就要寻找原因,因为一般微型血糖仪与生化结果差别不应>15%。 陈燕铭教授表示,影响监测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血糖仪问题、试纸问题、血样采集的方法以及病人自身因素,可以作一一排查。对于病人自身而言,影响血糖的因素包括药物,因为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等可升高血糖;食物的种类和量也会影响血糖;运动、能量消耗、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愤怒、悲伤等负面情绪也会影响血糖;感染发热、麻醉、手术等;妊娠时,体内激素改变,同样会影响血糖。 因此,要重视血糖检测,保证血糖检测的准确性,并且综合监测,这才是花小钱省大钱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