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微观

史地散文的精神底蕴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2月01日        版次:A10    栏目:人文周刊·阅读    作者:廖小刚

    

  □廖小刚

  早在2013年,我就知龚军辉在办一件大事,即多方搜集宁乡芙蓉山的各种资料,为之整理、书写其地域文化。但是,直到他捧出史地散文集《芙蓉山走笔》,我才意识到,他为之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永非我想象之所及。确切地说,龚军辉不仅梳理了芙蓉山的文化脉络、描绘了其现实图画、展现了未来可企前景,而且勾勒了芙蓉山人的气质品性、探究了其精神底蕴、剖析了其来源及构建的文化气场。

  任何一种文化特质的形成,都可以在自然人文条件中找到起源,寻根是史地散文不可忽略、不容小觑的首选文化角度。性情暴烈而喜剑走偏锋、重视实际而看淡生死、讲究大义而轻视私欲的芙蓉山人的精神底蕴来自何方?作者经过长年观察、综合各种文史资料及民间传闻,分析、推敲之后认为:首先,是因有梅峒文化的浸润。作为峒汉边界的芙蓉山,梅峒文化的坚韧在此留下抗争的血脉渊源,而小小布袋演绎的乾坤扭转又增强了其勇敢无畏。其次,地理风貌的裹挟,培育了其性格的粗犷豪迈、狭隘固执。奇山丽水下的四嶂屏蔽、一水蚕行,以及遗存的芙蓉十景,为之作了精准注脚。在其地理包涵中,落后的农耕文明、厚重的游侠气息,又加剧了其地域人格的分裂重组,并无形中促进了中原文明和南方文明的融汇合一。再次,佛道儒家的不断更迭、繁荣昌盛及兼容并举,造就了芙蓉山人文化精神之深邃丰富、厚朴无华。尤其在历史形成的五福寺院格局,把希企安康富足、长寿心安的种子播撒心底,又让超脱生死、好德乐施的品格在日常生活中开花结果,从而构成本地最具地域标志的文化风向。也因而,读《见羊而止》,领略到开悟的情趣;读《隐世与高人》,感喟慧眼识人的难得;读《大德若斯》,激励胸怀的博大宏阔;读《普济天下》,品味怜悯的高大深义;读《苍野耕夫》,触摸吸纳兼容的真脉;读《儒生养佛》,咀嚼历史扑朔的苦涩……

  如果说寻根、发掘本来面目,是史地散文的独特旗帜,那么,描绘现景、展示时代气息,是史地散文的必由之路。《春雨游芙蓉》《秋水田坪》《青山夏荷》《冬雪田心》这组以四季镜头为穿梭的全局观照散文,不仅扫描了宁乡芙蓉山风景之丰富多彩、独特个性,而且奠定了整体篇章采撷的一个基调:以景吸睛,以情博彩,以文化内核作支撑析理论道,以现实需求为反馈选材剪意。除去《游了五福寺院》找不到皈依的失落、《洞门寺》对于功利主义开发的担忧,其游赏部分三十余文,整体张扬着佛道传行统的敦厚大度、红色基因的激昂上进、民俗建筑的沧桑巨变,呈现着向前的勇猛、向真的力量、向善的阳光、向美的招引。因而,在《流沙河里不流沙》里,我读到了丰裕的满足;在《沙田红霞》里,我读出了精神的填充;在《龙田有龙痕》里,我品尝了不甘的尝试;在《牛角湾》里,我品鉴了补偿的美好;在《三步桥湿地》里,我感触了平凡的享受;在《唐市章子》里,我感悟了手艺的寂寞;在《楚江的辩白》里,我看到了不覊的抗争;在《扦担坳的雨》里,我看透了历史的假写……

  龚军辉把他与芙蓉山的偶然相逢并书下这七十余篇散文,视作是因缘而生。其实,在我看来,这更是他的勤奋与执著感动了上苍,让他半夜苦吟中窥探到了五福文化的安扎。他搜集宁乡周边县市史志、复录当地七十多个大家族的族谱族史、记载佛道教徒口传的逸闻旧事,这些努力才造就出了《芙蓉山走笔》的汪洋大观,而考证的细密、摹写的生动、语美词丰,更是作这判断的依据。在芙蓉山人满盈的精神世界里游荡,我心中那本浅薄的湖湘文化积淀,也日趋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