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莹 |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残疾人以平等、参与、共享的全新姿态,“迈步”在奔小康的幸福路上。 为全面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省残疾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广东省残联与羊城晚报联合推出了残疾人自强模范、助残先进系列典型宣传报道,获得社会广泛关注。今天,我们继续讲述三位残疾人的故事。 文/符畅 粤残宣 图/受访者供图 对1989年出生的张莹莹来说,自幼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残疾,使她相比同龄孩子,过早地便承受了生活的磨难,但她始终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2011年起,她开始从事助残就业工作,如今已经带领团队残障者创办4家社会组织,2家企业,探索出一条适合残障者就业的“多元化就业”模式。2019年5月,她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 她说,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心灵不残疾,不放弃追梦,不畏艰难困苦,就能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从不认为自己“特殊”,想要“飞得更高” 张莹莹出生于黑龙江宝清县,4岁时的一场小儿麻痹让她差点夭折,虽然经过救治保住了生命,但下肢几乎丧失了行动能力,只能蹲在地上走路。 “幸运的是,家人在我身上倾注了世间最深沉的爱,父母带着我辗转于全国大医院求医,不间断地带着我练习走路,初中时,我已经能够拄着小棍站起来走了。”她说。 虽然行动困难,但她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特殊”。凭着一股韧劲,上学期间,她一直担任班级和学校干部。而一路走来,别人的帮助和照顾,令她心存感恩,萌生了一定要为社会做些贡献的想法。 2011年,张莹莹大学毕业,家人帮她联系好了县城的工作,学校也伸出橄榄枝邀请她留校,但她自己想要“飞得更高”,决定到深圳闯未来。 残障者找工作并不容易,张莹莹也曾多次碰壁,但深圳的包容留住了她追寻梦想的脚步,深圳对残障人士的关爱政策更为她插上了梦想的翅膀。2015年,深圳最大的公租房小区龙悦居面向残障者开放申请,张莹莹的申请顺利通过。 “这一切不仅让我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温度,更坚定了我转型创业、回报社会的信念。”她说。 ■创办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帮助更多残疾人“飞”起来 2016年,张莹莹与三位残障朋友创办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开始为残障人士提供心理辅导、就业培训等服务。 2018年,张莹莹又与龙华区残联筹划创办龙华区残障者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并将该项目落地于残疾人比较集中的民治街道,以“龙华区IC爱创空间”为名。该项目主要为创业初期及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孵化服务,包括资源整合、心理支持、创业孵化、技能培训、法律服务、政策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目前张莹莹和她所在的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IC爱创空间的管理工作。孵化基地作为典范,用成熟的孵化模式培训残障人士,带动更多的人士实现创业就业梦。盲人呼叫中心企业、互联网AI智能企业等带动不同类型残障人士实现多元化就业。目前孵化基地已经孵化残障者创业企业和社会组织13家,真正实现残障者创业带动就业。 在提供残障者就业创业的同时,张莹莹还带领其团队开展残障者“演说家”项目,邀请残障朋友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企业开展励志演讲。目前演说家团队已经开展90多场演出,听众人数超过5000人次;开办残障者英语班,两年内培养了50位残障人士,其中有28位现在在从事翻译工作,有10位在外企工作。开展春笋计划、残障者心理辅导、残障者志愿法律咨询等10大计划行动,服务人次30000余人。 重度残疾女孩文文(化名)就是受帮助对象之一。此前,文文需带着尿袋生活,靠轮椅代步,性格十分内向,不愿意与人沟通。得知情况后,张莹莹主动与她接触,带领她参加集体活动,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融入社会的倡导活动。经过就业培训,半年多后,文文终于能够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实现了自立自强。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张莹莹向总书记介绍了机构的多元化就业模式,总书记听了之后连说了三个“好”。 “这既是总书记对残障人士就业事业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一位重度残疾人的终生激励!”张莹莹表示,今后,希望能带动更多残障朋友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实现就业梦,在实现残疾人融入社会、多元化就业道路上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