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五年后深圳主要河流都“可游泳”

治水不止于撕掉黑臭标签,更需下功夫巩固提升以实现长治久清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1月10日        版次:A10G    作者:林园

     13.7公里的大沙河生态长廊全线贯通,河道两岸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羊城晚报记者 林园

  用四年时间“斩黑龙”,深圳率先在全国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放眼未来,深圳定下了更高的目标: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市河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V类以上;到2025年,力争全市河流水质达到IV类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可游泳”的Ⅲ类标准。

  A

  攻克“四大挑战”:从“治污”迈向“提质”

  治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在水环境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基础上,摆在深圳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巩固提升,实现长治久清?

  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龚利民坦言,深圳目前仍面临老旧屋村雨污分流难、存量管网排查修复改造难、暗涵数量多整治难、涉水污染源管控难等“四大挑战”。对此,深圳将2020年定为“水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我们将深入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在暗涵整治上下功夫,在排水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在涉水污染源管控上下功夫,实现‘治污’向‘提质’迈进。”龚利民说。

  “治水是‘三分治七分管’,接下来还要加强维护和管理。”在深圳河治理办公室负责人段余杰看来,治水工作一直不能松懈,“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开展与香港的联合治水工作,加强巡查,巩固成果。”

  至于市民开窗可闻、开门可见的小微黑臭水体,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但等到雨季到来,它们仍有“返黑”的风险。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表示,对此,环保部门将开展日常巡查,动态整治,确保长治久清。

  记者了解到,在环保执法方面,深圳去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337宗,处罚金额1.64亿元,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30宗。“我们目前正研究实施‘散乱污’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零增长、零回潮。”尹杰说。

  B

  发力“五道合一”:未来五年建千里碧道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河流告别黑臭后,市民对水环境周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清岸绿,漫步河边,成为许多人理想的休闲活动。记者了解到,深圳将全面推进千里碧道行动,力争在2025年前,打造集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等“五道合一”的1000公里碧道,促进“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

  所谓碧道,是指以江河湖库水域及岸边带为载体的公共开敞空间,是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人亲近自然的共享廊道、水陆联动的发展廊道。龚利民介绍,碧道可以连接城市现有绿道、自行车道、公共交通等公共设施,形成休闲慢行系统,为市民提供散步休闲的好去处。碧道有水文化活动空间,可以承办丰富多彩的水上运动、体育赛事等活动。此外,结合本土风情,还可以将碧道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留下历史文化印记。未来,深圳还计划将碧道与沿线水库、水质净化厂等水务设施串接起来,向公众开放,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福利。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河流已选定碧道建设试点。如茅洲河在塘下涌至楼村水段打造10.5公里碧道,未来将成为绵延宝安文脉的山水画卷、重塑城市气质的形象名片、汇聚高新产业的空间载体、律动多彩生活的生态家园。深圳河北岸也入选碧道试点工程。对标国内外最好最优、高标准规划设计的深圳河碧道,建成后将充分展示深港合作成果及“界河”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