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拒绝流行】

边界上的驱逐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1月12日        版次:A07    栏目:人文周刊·七杯茶    作者:曹林

    

  曹林  北京时事评论员

  朋友圈热传几个知道分子的跨年演讲,这些演讲在赢得社交流量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比如一个经济学者就忍不住撰文称:罗振宇和吴晓波2020年跨年演讲的几个错误,你俩不能总这样啊?指出两人演讲的诸多硬伤,比如罗胖胡乱演绎贝聿铭大师经验,对原文移花接木,炮制假鸡汤,吴晓波分不清保罗·克鲁格曼和罗伯特·索洛,抄得很不认真。

  专业学者对市场知道分子的批评,让我想起吉尔因的边界理论。1983年,吉尔因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边界的概念,在科学与非科学间建构边界,从而区分科学和伪科学、专业和业余,在专业的边界上驱逐那些侵犯者。吉尔因的边界工作的三种分类常被中国新闻学者引用:其一,扩张,即通过强调科学家与其他专业人士的优劣对比,使自身处于有利地位,从而进入被其他专业或职业占据的领域。其二,驱逐,通过对竞争者贴上“假冒的”、“越轨的”、“业余的”等标签将其界定为局外人而逐出专业领域,实现权威和资源的垄断。其三,保护自主性,即将责任归咎于外来的替罪羊而使内部成员免于责任,阻止国家、资本等外部力量的干预。

  经济学者对罗振宇和吴晓波的批评,大抵属于驱逐,驱逐对经济学专业边界形成侵犯的业余分子。市场主义和知识付费,催生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变现群体,这个群体掌握着商业资本和流量逻辑,对传统专业工作的知识权威形成巨大挑战,有些专业人士被“收编”(入驻那些平台加入知识付费的队伍,被商业逻辑所扩张),而对拒绝收编者则以驱逐的方式捍卫专业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