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骑车买菜骑车上班 成时尚

疫情期间共享单车长距离骑行“突围”?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2月13日        版次:A09    作者:沈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大多数人都选择“宅”家为社会做贡献。而随着春节后复工潮的到来,许多人不得不走出家门,前往单位上班,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出行工具呢?记者观察到,多日来,随着公交、地铁等部门根据客流变化采取适当延长发班间隔等措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行出行:骑车去买菜、骑车去医院、骑车去上班……疫情暴发以来,共享单车这一出行方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长距离骑行频率更高

  疫情期间,由于公共交通处于密闭的环境,有一定的风险,早前就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人们采用更安全的出行方式。日前,四川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主任刘玉萍表示,节后返程最好采用步行、骑行、自驾的出行方式;深圳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副所长朱子犁也表示,最安全的是走路、骑自行车,然后是自驾,再然后是有开窗的交通工具。

  而随着复工潮的来临。也确实有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骑行出行,2月11日,哈啰出行提供的数据显示,广州2月10日早高峰骑行量相比2月9日涨幅为88%,晚高峰骑行量相比2月9日涨幅为50%,北京、上海、深圳的情况也与此类似。

  美团单车方面则表示,疫情暴发以来,用户使用单车长距离需求有明显增加,平均骑行距离较之前增加35%,主要涉及地点为商超、菜市场等地,平均骑行时长达到约16分钟,春节后到最近几天,因长假后的复工潮来临,短途出行比例亦有所攀升。

  此外,市民的声音也表达了对共享骑行的用车需求。青桔单车方面称,近日有广州番禺区的一位用户反映,对于番禺这样上班族较多的大型社区,希望在疫情期间有更多的共享单车来满足市民上下班的出行需求,减少感染机会。

  从疫情防控期间的骑行需求数据来看,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重要补充,共享单车在疫情暴发之后,为普通民众尤其是抗击疫情一线人员的日常的必要出行需求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特别在部分公共交通停摆或班次限制的城市。

  精细化运营才是重点

  那么,疫情期间长距离骑行的提升,是否会延续到疫情结束以后呢?用户是否会养成长距离骑行的习惯呢?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的暴发使得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需求下降,此时,共享单车就成了市民安全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这也是出行选择少了之后的较优选择。但是共享单车的价格不同于往日那样优惠,疫情结束后民众的出行习惯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疫情过后公共交通会恢复,且城市道路的车流、人员的密集程度,都不允许用户进行较长时间的骑行,共享单车还是应该考虑“最后一公里”这种短途骑行会更加恰当。

  上述两位专家均表示,精细化运营是共享单车实现盈利的重要方式。陈礼腾称,要通过技术驱动、数据驱动等方式进行单车的运营管理,加强单车区域调配提升骑行率,进而达到降本提效的目的。

  张毅则认为,共享单车企业首先要减少大规模投入,让存量自行车发挥最大的价值;其次是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骑行需求比较密集的区域,通过大数据计算,最高效地分配单车的运行区域;再者就是可以在价格上考虑,可以通过各种组合套餐及绑定合作,让用户在一定价格内享受更多的优惠,培养用户的忠诚度和一次性付费的欲望,对竞争对手构成壁垒。

  羊城晚报记者 沈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