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拒绝流行】

警惕谣言美学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3月08日        版次:A06    作者:曹林

    

  曹林  北京时事评论员

  一个新闻学新锐学者说的一句话,特别精彩,大意如此:信息传播事业的专业基石是“真”,价值基石是“善”,哪个都不能缺。需要警惕的是“美”,因为审美化的信息内容中往往隐藏或掺杂着各种类型的东西。——对“美”确实应有这样的警惕,真善美的日常表达,不是随意排列,而是包含着一种先后的价值次序,“真”有着最高的位置,美处于末端,我在《时评写作十六讲》中也再次重申了这个专业主义原则: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再说是非,后说利害。审美中往往包含着利害。

  最近就看到一则看起来挺“美”的传闻,说“陈薇院士先试疫苗第一针”,一张陈院士被注射药物的图片,说陈院士团队研制的疫苗已进入临床阶段,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今天注射到陈薇院士左臂,专家组7人也一同注射。照片和配文在网络疯传,不过很快被辟谣,疫苗的研发周期是很长的,陈院士注射的根本不是疫苗,而是前段时间出征武汉一线前在注射药物。此前媒体报道,各个疫苗研发团队都在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力争疫苗最快在4月开始临床试验。

  有一种美学,叫谣言美学。这则谣言就符合那种美学的审美特征,无论是照片,还是文字描述,以及其传递的意义和对公众痛点的把握,都充满“美感”,所以能够轻易俘获公众,以几何级数的速率在社交媒体刷屏传播。谣言美学,包含四个层面:1,大众期待看到的;2,形象直观的;3,假中有一点儿真;4,有一个善良的意图。显然,这则谣言,是用美学化的方式对公众期待的精准喂养。这种谣言美学,常常有恃无恐,因为其意图之“美”,虽然是假新闻,但蒙蔽了很多人,但很少受到追究。

  谣言就是谣言,加再多的修辞,也是谣言。让人担心的是,人们往往容易吃“修辞”那一套,以泪掩错,以萌遮丑,以修辞和美学糊化事实,人们往往就失去了判断。其实,这世界很少有谣言是赤裸裸的没有掩体,正如那些丑陋的东西,必然会拉个人们热爱的形容词作装饰,用某种貌似正义的修辞为之背书,当谣言被美学化,加了某种正能量的意图,人们就被麻醉了。美颜化的事实,美学化的谣言,如手机中的美颜效果那样让人上瘾,让人陶醉,让人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