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全副武装做手术 |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辉,通讯员简文杨、李饶尧摄影报道:新冠疫情下,外地肝癌患者突发肝肿瘤破裂出血,命悬一线,核酸检测结果未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介入中心医护人员将患者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冒着双重风险,运用 “无微不至”的介入技术,在1小时内成功对目标血管进行栓塞止血,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4月23日清晨,71岁的陈伯(化名)正与家人下棋,突发剧烈腹痛、晕厥,家人立即将其送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性腹腔穿刺穿出不凝血, CT检查提示肝肿瘤破裂出血可能,因当地医院医疗条件限制,将陈伯转运至中山六院就诊。 该院介入中心主任张波查看了CT影像资料,认为肝肿瘤破裂出血且存在活动性出血,出血量较大,如不及时救治,势必会导致出血性休克,时间一长,陈伯的生命岌岌可危。 但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医务人员面前:CT显示陈伯双肺有炎症,且核酸检测结果未明,还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 医护人员安全与患者安全形成了两难抉择,张波当机立断:“不能再等了!陈伯已经出现了休克症状,必须进行急诊介入栓塞术!” 介入中心立即启动新冠肺炎急诊手术应急预案,核酸结果未回前,全部实施二级防护,为病人采取单间隔离措施,待核酸阴性可解除。 介入手术具有特殊性,微创的优势取决于放射性仪器的运用,因为在射线下进行操作,术者日常要穿戴大约10多公斤重的防护铅衣、铅围脖、铅帽,铅眼镜。而为了给陈伯进行手术,医务人员还要穿上二级防护中的防护服、面屏、靴套,外层还需再穿上无菌一次性手术衣。数层包裹,加上不能开启中央空调,闷热程度加重至极,而双层橡胶手套对于精细的介入操作也是很大挑战。 4月23日19时40分,张波“全副武装”地为陈伯实施介入止血治疗。为尽可能减少其他医务人员的接触,张波选择独自一人手术。术中肝动脉造影提示肝左动脉活动性出血,立即栓塞出血动脉,凭借丰富的经验与精准的技术,张波克服困难,在1小时内顺利完成手术。 术毕,陈伯腹痛明显减轻,生命体征平稳。 次日传来好消息,陈伯的核酸结果为阴性,解除了单间隔离。在介入技术的帮助下,完成整台手术只需一个的小小穿刺口,陈伯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第三天即达到出院标准,平安出院。 “在患者的生死关头,作为医务人员宁愿冒着风险,也不愿意放过任何能挽救生命的机会。” 张波说,这是中山六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心声,更是所有白衣天使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