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王亮 受访者提供 |
|
羊角送青云 羊城晚报记者 谭铮 实习生 李舒婷 【人物简介】 王亮,广东教育出版社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研究院负责人,参与编写《道德与法治》《走进岭南文化》《走进岭南书法》等教材。从2018年至今,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购书中心、南国书香节分别举办岭南文化知识讲座,宣讲岭南文化。 【经典语录】 岭南文化并不只是代表过去的传统,还需要有创新、有发展,才能有生命力。 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在广州老城区长大的王亮,对“岭南文化”别有一种“执着”,对“岭南文化”的传承更是高度关注。这几年,除了在出版社从事与岭南文化相关的书籍编撰外,王亮还多次受邀到图书馆或是南国书香节举行关于“岭南文化”的讲座。他说,传播岭南文化,是“广州人”王亮的责任与使命。 壹 谈成长: 在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里成长 文德路,历来是广州文脉所在,历史上曾经与北京琉璃厂、上海城隍庙和南京夫子庙齐名,明清两代可谓书院林立、文人荟萃。如今,道路两侧仍有文玩古物、字画装裱等众多店家云集,延续着数百年来不曾中断的书香。 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王亮对在文德路消磨的时光印象深刻。他说:“我小时候在文德路小学读书。在我的记忆中,文德路北端有一间历史悠久的致美斋门市,我上学的必经之路,就从香浓的酱香开始,经过孙中山文献馆碧绿的池塘,再闻到书画装裱店的阵阵墨香,就来到学校了。”当他了解到自己成长的寻常巷陌竟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时,不禁令他对广州、对岭南文化产生了难以言表的自豪感与亲近感。 王亮中学入读的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培正中学——这所创办于1889年的学校,用它的红墙绿瓦、一草一木构建了王亮对于岭南文化的感性认识。王亮说:“培正是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学校。从校园周边的路名和住宅名称,到遍布整个校园的历史建筑,都带着一种久远的气息和传承。可以说在整个基础教育的阶段,我都在一个历史文化氛围很浓郁的环境里成长,这培养了我对岭南文化有比较深厚的感情。” 贰 聊工作: 编了套中小学生岭南文化地方教材 大学毕业后,王亮进入广东教育出版社工作,主要负责中小学教材的编辑与出版。2009年至2010年间,王亮和他的同事组织编撰了一套针对中小学的岭南文化地方教材,除了邀请嘉宾和专家撰写外,王亮自己也参与了写作。 “许多人都知道在中小学传承岭南文化的重要性,但是此前广东并没有一套专门为中小学生编写的岭南文化教材。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发现,岭南文化固然精彩纷呈,但一直欠缺体系化的提炼和梳理。尤其是把它作为在中华文化框架下的地域文化进行整理,再放到贯穿中小学的教材里去讲述,在之前是比较少的。”王亮说,编撰这套教材的过程中,他也把自己对岭南文化的情感和理解融入其中。 据介绍,这套教材先后在省内多个地市使用。王亮说,从使用后的反馈看,“通过这套教材,大家能够认识到岭南文化的许多共性,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各地风俗的独特价值。” 叁 话未来: 要赋予岭南文化新的内涵和发展机会 王亮近来一直在推动一个粤港澳共同阅读的项目。在他看来,岭南文化并不只是代表过去的传统,还需要有创新、有发展,才能有生命力。“粤港澳是岭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核心地区,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也主要在这里。大家需要共同有一些文化方面的创新创作,一起来做这件事,才能让文化有发展。我希望通过大湾区的政策,找到各地相对容易接受的形式,赋予岭南文化新的内涵和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