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羊城晚报记者连日调查售卖“听话水”“催情药”等违禁药品行为,发现有网络平台商家——

挖空心思层层伪装 在线指导买家“下药”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7月21日        版次:A03G    栏目:    作者:徐振天、潘民列

  羊城晚报记者 徐振天 实习生 潘民列

  

  近日,深圳一男子在饭店往同桌女性水杯投药事件掀起舆论波澜。“催情药”“听话水”等违禁药品也再次引起公众关注。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网络阴暗角落里,仍有一些卖家通过伪装手段售卖此类药物。

  在我国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定点生产、定点经营制度的背景下,销售成分包含三唑仑、γ-羟基丁酸等一类精神药品的产品,卖家或承担刑事责任。不过,因此类产品制售利润空间巨大,引得一些不法分子不惜以身试法。有法律人士建议,要从生产源头、流通环节、购买者等多方面整顿,同时,应修改完善管制类药品的相关法律规定。

  

  挂羊头卖狗肉

  “洗发水”竟是“催情药”

  

  在淘宝、闲鱼等互联网购物平台,搜索“催情药”“听话水”可能无法找到相关商品。不过,羊城晚报记者多日追踪发现,尽管互联网购物平台对此类非法卖家严格查处,但它们并未因此销声匿迹,而是以更加隐蔽的方式藏匿在互联网的阴暗角落。平台用户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处理关键词,找到此类精神药品卖家。

  精华、清爽控油、喷雾滋润、营养护发……在这些标签下的,可能并非日常生活中的护理用品,而是号称能够“30秒速溶于各类酒水”“15分钟起效”“持续150分钟左右”“事后无害无副作用”的催情用品。记者在淘宝平台检索到前述催情用品,商品介绍页面放了一些洗发水、护发素等产品的图片,图片上标注一行大字“特殊原因请私聊客服购买,你懂的”。

  上述店铺客服告诉记者,店内只卖这一种产品,同时指导该产品的用法:“用于口服,30秒内速溶于各类酒水,无色无味,15分钟到30分钟起效,效果可持续150分钟左右。”记者留意到,该产品下的两百余条售后评论中不乏“好评”,使用场景除了家庭私人场所,还有夜店、KTV等。记者随后举报了该商品,店铺于7月20日被平台关闭。

  记者还通过微信联系到某印度代购,该代购称有深圳男子往饭店同桌女性水杯中投放的同款药物,并介绍称可放入食物饮料中使用,无异味不会被察觉。

  

  想方设法避监管

  卖家用特殊聊天软件沟通

  

  这类打着“男士出门常备”“约会神器”旗号,号称具备催情功能的口服药片、药剂,在正规的互联网购物平台并不多见。记者联系到的多数成人用品专营店客服均表示,店内没有售卖可以放到饮料、食品中的催情产品,更没有可以让人失忆、昏迷的药物。“这类属于违禁品”。

  不过,即便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禁药,也有不法商家愿意为之铤而走险。在闲鱼平台,有商家为售卖的“听话水”打上“鱼饵”标签,同时将商品介绍图中的违禁字眼打码。有卖家谨慎地向记者表示:“国家禁‘要’,在这里不方便介绍。”同时,卖家试图将记者引导到其他具备“阅后即焚”“单向清除聊天记录”功能的聊天软件沟通。

  上述聊天软件中,卖家向记者出示了一个包含γ-羟基丁酸、三唑仑等国家管制一类精神药品在内的商品目录,还有伪装成某款口香糖的具备所谓“强力催情”或者“昏迷失忆”的产品。据其介绍,诸如“听话水”“开心水”等产品均无色无味。商家同时还对产品用法进行详细指导。

  为打消顾客对药效的疑虑,卖家还发来多张其与多位买家的聊天记录。而在这些买家反馈的评论中,大多还附带上疑似受害人的大尺度裸露配图或视频。

  

  皆因“见钱眼开”

  有违规产品售价达3000元

  

  若排除假药的情形,前述卖家所售“猛药”的成分多为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我国早在2016年最新修订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中明确,我国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定点生产、定点经营制度;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的种植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生产实行总量控制;同时严格限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销售渠道,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必须有运输、邮寄证明方可运输、邮寄。

  为何违禁品卖家愿意为此铤而走险?记者发现,此类违禁品巨大的利润空间或是吸引卖家以身试法的原因之一。网络售卖平台中,针对女性的5次用量的“强效催情”产品最低售价为380元,另一款声称具备昏迷失忆功效的产品售价则高达3000元。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的一份刑事裁定书显示,被告人从非正规渠道得到化学原料,通过勾兑、混配的方法,生产具有昏迷、催情、壮阳效果的药品,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网络公开销售,累计销售共计人民币46万余元。该名被告因犯生产、销售假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呼吁多方面整顿

  清理制售窝点及小广告等

  

  “在货源上,由于麻醉类的药品比较容易合成,导致一些民间小作坊,在利益的驱使下违法生产此类药品。”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认为,在互联网、物流快递发达的今天,此类违禁品很容易进入流通领域。

  付建介绍,个人制造销售的此类药品若属于《药品管理法》规定的“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要承担“制造、销售假药罪”的刑事责任。在网络上发布违禁品广告进行销售“迷药”,可能同时违返《刑法》《药品管理法》《广告法》。若明知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迷药”,谎称是“迷药”,则涉嫌构成诈骗罪。

  他建议,要针对性解决当前网络上管制类药品泛滥的问题。从生产源头、流通环节、购买者等多方面整顿。“在源头上,应对个人的非法制售窝点进行清理;对网上的QQ群、微信群、网页上的小广告等进行清除;对公民进行普法宣传,认识到相应的法律后果。同时,由于当前法律具有滞后性,为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应修改完善管制类药品的相关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