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创业板2.0版让A股市场更具宽度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8月18日        版次:A09G    栏目:首席评论    作者:金谷明

  □金谷明

  

  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而言,这无疑又是一个大事件:创业板的注册制时代要来了。

  如果说,一年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办的科创板一开始实行的就是注册制,就是20%的涨跌幅停板制,是注册制的1.0时代,那么,原来还是审核制、还是10%涨跌幅停板制,从下周一(8月24日)开始正式改行注册制下的20%涨跌幅停板制的创业板,则既是创业板的2.0版,也是中国注册制的2.0时代,将进一步打开A股市场的宽度,提高风险承受力,促进中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和繁荣。

  8月14日,深交所正式官宣,将于8月24日组织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交易。从6月12日宣布创业板正式开始实施注册制到注册制下的新股上市,其间相隔73天。这是一个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过程,无论是原来审核制下排队IPO企业的转申请,到新申请企业的注册制走流程,无不有序进行,而创业板注册制也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和重点关注,注册制下的新股申购热情高涨。

  截至8月13日,创业板注册制有18家IPO企业披露中签结果公告。根据相关统计,18只新股平均中签率为0.0177%,低于创业板核准制下的平均中签水平。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年7月20日,创业板新股中签率平均为0.0282%。可以预期,8月24日上午9时15分,当创业板开始集合竞价之时,必将聚焦全市场的目光,每个投资者都会屏住呼吸,看看这个创业板的2.0版,也是中国注册制的2.0时代,将以什么样的姿态来打开。

  从审核制到注册制,这是一个市场宽度的打开,是市场管理的一个巨大进步。理论上看,注册制和核准制的区分,在于审核机构是否对上市公司价值作出判断,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而核准制不仅对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判断,还要对内容的投资价值作出判断。注册制主张事后控制,核准制主张事前控制。形象地说,就是市场管理层从“保姆”的角色过渡到“管理员”的角色。既较大程度上解放管理层的行政压力,也从市场的供给端打开了宽度,上市的效率会更高,对社会资源的消耗会更少,在融资端让证券市场更广泛、更高效地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任务。

  当然,注册制不是完全不审,它也是有法可依的,需要按规定在问询中进行。目前有23家企业拿到注册批文,有18家成为首批候选,但均为证监会在审企业。不会有新申报的企业。这就是因为,新申报企业目前的审核进展主要处于答复问询阶段,进度没那么快,据相关报道,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新申报企业收到深交所反馈,正处于问询高峰期。

  如果说,注册制下对投资者来说有什么特别要求的话,那么就是需要投资者更多去看看注册制下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自己去掂量掂量值不值得买入持有。毕竟,注册制下像亏损的企业也上来了,是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更需要自己去评判和把关,更讲究“买者自负”原则。

  再进一步打开A股市场运行宽度的是20%涨跌停板制度。目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共833家,总市值91472亿元,投资者5000余万人,此前一直实行10%涨跌停板制。为什么不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没有涨跌限制呢?A股市场原来也曾经实行没有涨跌停板的交易制度,但因为市场年轻,投机过度,从“保护”的角度出发,1996年底开始设立10%和特别处理股票的5%涨跌停板制度。不过,从实践来看,过窄的涨跌停板遏制了利好和利空的正常释放过程,特别是利空的释放,有“短痛”变成“长痛”的弊端存在,多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提议重新放开。

  可以说,从科创板开始到一周后的创业板,A股市场正朝着进一步拓宽市场运行宽度,提升市场容忍度,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方向迈进。这不是说,风险不再需要管控,而是说,市场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对自己的每一个买卖动作负责,在看到放大的获利可能性同时,也要看到风险的释放程度也成倍加大了。对于庄家式的操控股价“薅羊毛”“割韭菜”行为,管理层自然必须“零容忍”,但“亏了就找管理层”也是长不大的“巨婴”行为。一个足够宽容的市场,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