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逝者安息,刷流不义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8月30日        版次:A01G    栏目:街谈巷议    作者:林如敏

    

  □林如敏

  

  昨日,电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维克·博斯曼的家人发布声明,博斯曼因患结肠癌不幸去世,终年43岁;前几天,香港导演陈木胜因鼻咽癌离世,终年58岁。

  58岁,以今人的平均寿命而言,称不上高寿,43岁更不必说了,简直还是青年一代。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这样的消息总是让人心里一紧,感慨系之。

  这两则新闻也成为各种微信公号、APP的刷屏文章。网络上充斥了“知名导演去世!这种癌最爱找广东人!”“这种癌,广东发病率最高!”“知名男演员去世,发病率高!”之类的标题。貌似在提醒公众注意身体健康,看了却让人莫名反感。

  人们也可以很轻易地为上述操作找到一堆所谓的理论依据。比如要建立与大众的连接,新闻产品要有很强的社交属性、伴随属性,才能赢得读者。这都没错。但是类似于盗亦有道,面对名人之死,在收割流量的同时能不能也讲点节操、讲点情怀?

  “这种癌最爱找广东人!”乍一看,是不是有广东人都将患此癌的即视感?“广东发病率最高!”究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还是在制造人人自危的恐慌?诸如此类,与其说是在营造与读者的共情、体现服务性,不如说是借名人之死,蘸着人血馒头赚取点击率。

  客观平实地做一些严肃的科普,或者是悲悯深入地做人物文章,都是经营这两则新闻的有效方式。在下胆小,实在不想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什么癌都爱找广东人这样的标题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