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4月30日,以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闻名的台湾旅美作家于梨华感染新冠肺炎去世,香港作家联谊会主席彦火撰文谈及她的创作,情感,婚姻……

一树繁花于梨华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9月15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彦火

     1982年夏,彦火(左一)赴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探望于梨华(左二)及其夫婿、大学校长欧立文(左三)。 彦火 供图


  □彦火[香港]

  

  杨振宁喜欢读她的小说

  

  5月1日接到朋友信息,台湾旅美作家于梨华感染新冠肺炎,于4月30日晚上在华盛顿去世。关于于梨华去世时的年龄,很多报道说是89岁,后来一位朋友转来于梨华的弟弟于忠华先生的信,才知于梨华出生于农历1929年11月28日,享年应是91岁。

  据于忠华先生透露,于梨华晚年入美国马里兰州的安老院,“平日照顾她的三个caregivers(女护理)中,有一位在二星期前确诊染上了CONVID-19(新冠肺炎),所以我大姊大约在一星期前就开始不舒服了。她的儿子是专长感染病的医生,大女儿又是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的资深医疗记者,他们决定不送他们的妈妈去医院受罪,也咨询了我的意见,最后由医生开了止痛的药物,所以她也没有受到太大的痛苦。”

  于梨华是一树繁花,丰盛、郁茂,摇曳多姿。这不仅仅是指她本人,还包括她的作品。与于梨华交往过的人,很少不为她的爽朗、豁达和热诚、真率所感染。她精力旺盛,喜欢讲话,讲话如小溪,潺潺湲湲;她喜欢笑,笑得很响很亮,如风荡起的响铃,叮当不绝,又如花的摇曳,别饶风致。

  于梨华是海外华人少有的多产作家,影响很大,特别是她对“留学生文学”的贡献,功不可没。杨振宁教授在《于梨华作品集·推荐序二》谈到,他之喜欢读于梨华的小说,“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她对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况的细致的观察;另一方面是她引入了不少西方文字的语法和句法,大胆地创造出既清畅可读又相当严谨的一种白话文风格。”

  

  细腻笔触反映留学生生活

  

  于梨华以小说的表现手法,通过各种途径、各种人物和多个层次,深刻地表现海外无根一代的悲哀和对根的探求。例如她的代表作《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的男主角天磊,留学美国十年,勤工俭学,历经艰辛,取得博士学位。为了寻根而返到台湾,后又因爱人意珊对美国生活的憧憬,最后不得不重返美国,充分表现出海外知识分子的彷徨、迷茫、苦闷、无奈的心态。《归》的女主角柏琴,因婚姻恋爱受到压力,被迫跑到美国,十年异国生活,使她对美式生活产生了厌倦,决意回台湾重拾旧爱——虽然她终于找到还没有结婚的爱人,却发现她与他格格不入,只得颓然返回美国。《小琳达》则写尽一位孤苦的女留学生的不幸遭遇和所受到的折磨。此外,于梨华对华人在美国的挣扎、跌撞也刻画入微。于梨华共出版二十多部著作,以深挚的感情和细腻、流畅的笔触,广泛反映留学生的生活、心态。

  张爱玲和于梨华都是夏志清钟爱的作家。某次,有人问于梨华,她和张爱玲有何不同,热情爽朗的于梨华,快人快语地回答:“张爱玲很有文才,我很有生命力。”于梨华此言不差,她除了家庭、孩子、教学,勤奋笔耕是她奔腾的生命力的重要标志。1961年,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于梨华开始写长篇小说《梦回青河》。这是以敌伪时代地区为背景,以一个姑表兄妹的三角恋爱的悲剧为经,以复杂大家庭长辈中的几对恩爱夫妇为纬,主要取材于作者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资料。1962年,于梨华有了第三个孩子,不胜负荷繁重的家务,在这一年,带了三个孩子回台湾给她母亲看管,也把这部小说带到台湾,并由《皇冠杂志》连载出版,一纸风行,不仅每天晚上七点半到八点在电台的《小说选播》节目播出,而且被改编成电视剧播映。这大大加强于梨华用中文写作的信心,在台湾逗留短短的一年间,于梨华连载完成了《归》、《也是秋天》等短篇小说集。

  

  与夏志清没有结果的恋爱

  

  我于1983年1月在新加坡“国际文艺营”与于梨华邂逅,她是新加坡第一届“国际文艺营”被邀请的旅美作家(还有聂华苓、郑愁予),我是被邀请的香港作家代表。

  我们的文艺活动中,几乎每个场合都响彻她与聂华苓的笑声,顿使这次文化活动倍添不少欢乐。于梨华直认不讳,这是爱情的滋润。新婚的她显得比前有更多的活力,这是她的第二次婚姻,丈夫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校长欧立文(Vincent O’leary)。

  于梨华的留学生题材创作受到夏志清的嘉许。很多人关心于梨华与夏志清的关系。夏志清的第二任夫人王洞女士,在《夏志清的情史》中曾提到夏志清与于梨华的关系。王洞写道,夏志清曾对她说:“……后来Helen(于梨华)搬来纽约郊区,要我写序,我又跟她谈起恋爱了,我太太受不了,找了一个男朋友,我们就决定离婚。”

  于梨华逝世后,于梨华的弟弟于忠华曾对传媒透露,夏志清对于梨华一度着迷,扬言于梨华是他婚后第三个情人,他表示,于梨华也很欣赏夏志清的才气,“姊姊不能得罪他,毕竟他那支笔可以让我姊姊的努力完全白费,也可以把我姊姊推得更高”,但与此同时,于梨华很欣赏夏志清的才气,“她也不是百分之百被动”,两人过从甚密,主要的顾虑是孩子们还小,才没闹得双方离婚收场。其夫孙至锐为此相当苦恼,常问他要怎么办,“每次跟他在车上聊起来,汽车上烟灰缸都被他塞满了”。

  于梨华最终还是与孙博士离婚,嫁给纽约州立大学校长欧立文。

  1983年5月21日,于梨华偕夫婿欧立文赴内地访问经港,由我接待,并在她下榻的华国酒店与她畅谈了一个上午,海阔天空,谈她的创作生活,她对海外华文文学的意见和认识,美国华人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心态,中西文化冲击的问题等和她最新的创作计划和路向,等等。

  于梨华写的留学生文学,大多是以台湾留美学生为原型。她表示,她开始关注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他们每个人几乎都有个故事,所以于梨华对这方面的兴趣又提起来,她想以后还会写这些人,遗憾的是,其后她始终没有把中国大陆留学生题材的小说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