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黄灯闪烁中的文明观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9月16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流沙

  □流沙

  

  开车上路,个别司机会不顾黄灯亮起仍然加速通过,由此造成不少交通事故。有些城市取消了黄灯,但没有权威数据实证交通事故下降了。因此,取不取消黄灯,这几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三色交通警示灯是国外转入的,但这个黄灯是中国人发明的。发明人叫胡汝鼎,是杭州人。民国时期他在美国求过学,归国后在浙江大学教过书,说起他发明黄灯也是偶然。当年他在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创立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任职员,一次过十字路口,刚想起步,一辆汽车抢绿灯擦身而过,差点撞上他。他后来反复琢磨,建议在红、绿灯中间加一个黄灯作为过渡信号,提醒司机和行人注意。他的建议得到肯定,1918年黄灯作为诞生了,然后被应用到全世界的交通领域。

  黄灯从诞生到现在,已超过100年历史了。它从诞生起就以一种“预警灯”的姿态出现,为何过了100多年了,黄灯反而水土不服了?

  有人说,闪烁的黄灯加剧了驾驶人加速行驶的冲动,似乎说得很有道理;有人又说,那不断倒数的绿灯倒计时,不也同样加剧了驾驶人加速行驶的冲动?那么,你支持哪一方观点呢?

  说到底,这是一种文明习惯问题。

  法国的蒙田说:“在任何事上,习惯总是极其有效的主人。”蒙田还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猎人能在雪地里过夜,能忍受山上的烈日。拳击手被皮手套击中时,连哼都不哼一声。”

  习惯,是文明的另外一种样子。

  养成习惯,特别是要让公众养成习惯,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良法来支撑,道德有约束,坚持来固化,才能内化于心。

  而坚持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信你试试,人的身体同一种姿势如果保持十几分钟,就会觉得非常累。因为人从来都以“舒适”这个标准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左脚站累了,换作右脚;右脚站累了,换作左脚,自然而然。惟有“外力”的作用下才会影响你,让你的左脚站二十五分钟,你才会站立二十五分钟。

  这是如何养育文明的一种解读。

  黄灯没错,胡汝鼎的发明更没错,而我们都知道错在哪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