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省国资委主任李成:

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当好畅通国内大循环主力军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12月24日        版次:A08    栏目:牢记嘱托再出发 十四五 开新局·高端访谈    作者:黄婷、王漫琪

           广东省国资委主任李成 岳国资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黄婷 王漫琪

  

  12月5日,在广东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上,广东省政府与11家中央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广东与央企的合作领域、规模、层次正在不断拓展提升,致力打造央地合作新样板。据悉,目前广东省属企业与央企在建合作项目73个、总投资6688亿元,兴建了能源、钢铁、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重要产业,成为广东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既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开篇之年,又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实施的开局之年。对于广东省属国资国企而言,阶段性的复盘与展望对于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尤为重要。

  “十三五”以来广东省属国资国企的工作有何亮点?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如何把握“十四五”新发展格局?近日,广东省国资委主任李成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要把省属企业打造成能够保障全省重大战略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重大风险防控能力以及能够体现我省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省队”,当好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主力军”。

  

  国企混改要理清“三条链”

  

  “国有企业改革,归根到底就是解决好体制、机制、结构这三大问题。”李成告诉记者,体制问题是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问题,机制问题是企业运行机制是否遵循市场化原则的问题,结构问题是在改革中优化国资布局的问题,行动方案的出台正是为了加快解决这三大问题。

  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行动方案中提出的关键一招。李成介绍,广东省国资委今年制定实施了省属企业混改操作指引和省属二级企业混改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具备条件的省属企业集团公司开展混改试点,重点推进60家省属二级企业按照“宜混则混”“一企一策”的原则,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开展混改。

  与此同时,广东还制定和实施省属企业资本运营三年行动计划。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推动市场竞争类企业实现主业资产股份制改造,创造条件实现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支持和引导国有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对于确需保持控股权的上市公司,省属企业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合理持股比例。

  在李成看来,如果把国企混改看成是破浪行进的巨轮,那么把握好改革方向便是找到了“定盘星”。他表示,切实做到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有效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稳妥解决混改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混”而不“合”、“混”后冲突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为此,广东省国资委要求拟混改企业在引入积极股东时,注重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要研究分析其与集团主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关系。“省属企业集团要根据整体战略、产业发展趋势,明确本企业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和混改目的,选择产业链上下游具有较强实力、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的相关企业,既能在市场资源、业务资源等方面快速形成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也能够促进省属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李成强调。

  据介绍,11月1日,12家省属集团32个企业混改项目已集中亮相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广泛面向市场公开征集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下一步,广东省国资委将积极推动市场竞争类企业实现主业资产股份制改造,进而创造条件实现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

  

  965户省属“僵尸企业”完成出清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属企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在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20年10月底,资产总额为1.96万亿元,较2015年底增长68.1%;有6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159亿元,较2015年增长7.5%;利润总额310亿元,较2015年增长42.7%;营业收入利润率7.5%,较2015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

  一连串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广东省国资委在“十三五”期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决策部署,扎实推动省属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李成介绍,省国资委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需要,围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功能定位,将省属企业分为公益基础类、市场竞争类和投资运营类三大类,明确主责主业,强化使命担当,为精准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有力提高了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评的科学性。

  “要让省属企业更好地集中资源做好主业,更加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还要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李成说。据了解,全省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任务总量户数为70.86万户,已全部完成协议签订、管理职能移交、资产划转、维修改造;全省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已实行社会化管理73.2万人,让企业摆脱历史包袱,轻装上阵。

  为了提升国资配置效率,广东稳妥推进国资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截至目前,5组11家省属企业已完成战略性重组,原交通集团、联合电服、南粤交投重组为新交通集团,原建工集团、水电集团重组为新建工集团,原铁投集团、基础设施基金管理公司重组为新铁投集团,原广物控股集团、商贸控股集团重组为新广物控股集团,原广新控股集团、丝纺集团重组为新广新控股集团;省政府确定的965户省属“僵尸企业”出清任务已全部完成;交通、水利、环保等一大批省重大工程项目高质量建设运营。李成表示,这也为省属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治理机制方面,广东省国资委围绕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例如,制定广东省国有企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示范文本,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此外,还改组组建2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重点关注所出资企业战略执行和资本回报状况;改组改建1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重点关注国资流动和增值状况。

  而在推进混改方面,在“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国资委积极推进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实施混改,打造了巨正源、广青科技、兴发铝业、省广股份、宏大爆破、粤运交通等一批有潜力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盐业集团引入战略投资者超募近30%。“这些改革促进了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了国资运行效率,强化国有资本放大功能。”李成表示。

  广东省国资委还出台并实施了高质量发展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既有效体现了出资人意图,又将企业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情况纳入考核,使省属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更为完善。李成向记者介绍了新考核评价体系的特点,该评价体系结合分类与分业考核,按照“一企一策”原则设计考核方案、核定考核结果;结合考核结果与重组整合目标,围绕功能定位引导企业优化布局结构。

  除此之外,广东省属国资国企还持续推进“50家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双百行动”“激励约束容错”“科改示范行动”等系列改革专项工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化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全面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压茬开展党建专项行动。

  

  数说:

  

  2016年以来,机场集团承担省重点项目20个,投资规模约1072亿元,2019年所属机场旅客吞吐量8695万人次,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三

  交通集团承担省重点项目41个,投资规模约2059亿元,运营总里程7252公里,在全国省级交通企业中排名第一

  铁投集团新开工铁路项目15个,投资规模约3953亿元,总里程1738公里,主导推动了广湛、汕汕、梅龙、珠肇高铁等一批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开工建设

  2019年省属企业实交利税295.37亿元,同比增长3.6%

  定点帮扶的72个省定贫困村已出列、1.8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019年以来新增招聘应届大学生逾万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战大考中,全省国有企业累计减免租金超过50亿元,率先转产熔喷料、负压救护车、酒精、额温枪等防疫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