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接着讲”艺术学的一次尝试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1月10日        版次:A06    栏目:析理    作者:韩润磊

    


  □韩润磊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学的核心范畴,也是理解艺术及艺术创造的众妙之门,同时亦是西方自康德以来的主体哲学、心理美学及符号艺术学的重要概念;它既关乎艺术本体,又关乎艺术主体,而且与艺术创作、鉴赏、传播、交流密不可分;“意象”是人们理解与体验艺术的关键,甚至成为沟通艺术创造、艺术传播与艺术接受的奥秘所在。其本质特征在于对人类精神的某种共相的揭示,建立起以人的自我体验为核心的意象的世界。

  关于“意象”,多年来,众说纷纭歧见迭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施旭升的著作《艺术即意象》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挖掘的一部力作。在他看来: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意象”成为一个社会的文化生活(特别是审美文化)的具体表征,代表着一个文化意义的符号系统,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根性,当代大众文化也明显体现出意象的衍生与流变。

  该书从多维视角审视和体悟中西艺术中意象范畴的丰富内涵,确立艺术即意象的本体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艺术意象的生成、构造的特质及其传播、流变的规律,进而就中西意象艺术的发展及其互相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大众传播时代的意象消费展开具体深入的讨论,使得本书成为一本从意象本体的角度来探究和理解中西艺术及审美文化的基础性著作,有“情满于山,意溢于海”之感,书中论述的直觉的超越、流动的深化和本体的哲思,让人有如庄子所说的“朝彻”之感——诸多困惑在刹那间被照亮。

  对于意象概念的认知,在学理的思考上,是突破,是扬弃,是创造,是发展。如同叶朗先生在该著的序言中所说的,“是在美学、艺术学领域中冯友兰先生‘接着讲’提法中的一个认真的尝试:试图以意象的范畴为核心,融汇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贯通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戏剧、影视等各个领域,建构一个现代艺术学的体系。”“照着讲”是照着经典名家既有论述讲,“接着讲”则要有所发展、创新。

  古今中外,“意象”论原本就有着一种绵延而丰厚的传统。全书在“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的论述中,总体上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着眼于意象范畴的系统探讨,考察意象艺术的流变规律,追寻艺术意象的文化之根与审美之源;既有一定的理论思辨价值,又有其相应的现实针砭意义,既是一部关于艺术的审美现象学,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关于艺术的文化诗学。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Hoerdelin)有两句诗:“谁沉冥到那无际的深,将热爱这最生动的生。”这话语让我们省悟到艺术境界的特质:二十年磨一剑,施旭升倾注心力,于喧嚣的世风当下,甘于板凳冷,潜心问学,不逐时不售伪不汲汲于名利,其搜罗之广用力之勤,让后学钦羡;如同施旭升在后记里面所说,“本书的写作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准备时期,同时也有着一个不算太短的成书过程。就本书的准备而言,算起来,差不多已历经了20多年的思考与沉淀。应该说,这是一段漫长的学术思考的心路历程,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的不断深化和系统化的结果。”施旭升用学人的担当和襟抱,澡雪精神,用本真的诗情和本源的思考,以追问艺术意义和艺术存在为己任,力求将遮蔽的艺术本体进行解答,开启本质和处境的新的维度,对艺术学底蕴的深拓,折射出理性交互感性思考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