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老人被骗光积蓄投江:警惕养老骗局成新坑老产业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2月01日        版次:A05    栏目:今日论衡之公民问政    作者:马涤明

  □马涤明

  

  3万块可以预订一个养老床位,3万,5万,11万,29万元……“钱存得越多,之后入住折扣越大”,这是湖南益阳纳诺老年公寓宣传的投资养老政策,在这种宣传的诱惑下,当地不少老人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投了进去。2020年7月,纳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侦查。半年后的2021年1月21日,62岁的曹某林纵身从湖南益阳资江大桥跳下。(1月31日《中国经营报》)

  对于老人的投江,知情人的说法是,老人没办法解决问题,就只能解决自己:曹某林无法解决的,是投了17万元进养老机构,打了水漂而维权无望,被立案侦查定性为“投资受损人”的无奈。

  原本是为自己提前打造美好的晚景,到头来却掉进了养老欺诈的陷阱,这种情况近年来时常见诸媒体。2019年8月,法制网曾有报道:湖南长沙多名老人在顺祥老年公寓预定养老床位,投资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当时承诺,合同期满退还预存的本金,每年还会有分红。但后来老人们不仅利息没有见到,连本金都拿不回来了。

  同年6月,湖南常州警方也侦破一起以“认购养老床位”为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子,此案共有500多位老人受骗,涉案金额1.2亿余元。

  坑老产业在保健品等领域大肆收割之后,又把黑手伸向养老领域,很多老人刚刚对保健品骗局稍有醒悟,就又掉进了“养老”的坑,类似投江自杀的惨剧再次上演……老龄社会前夜,老人群体财产安全何处安放这个题目,让人倍感焦虑。

  “收割老年人”形成产业,公共管理层面有必要反思履责不力的问题。现代社会,老年人应成为重点保护的群体,在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保护老年群体的责任也更重。市场化养老确是发展方向,但规范养老市场,却是公共管理的责任。社会上频发养老欺诈现象,有关方面不能总是后知后觉、发生极端事件后才高度重视。

  以“益阳62岁老人投江”事件来说,挂着养老名头的机构,推出所谓“3万,5万,11万,29万……”“钱存得越多,之后入住折扣越大”的营销行为,为何没引起监管方面的重视、没受到干预?事实上,这种营销行为的圈钱特征十分明显;而抛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问题,单说这种多年之后受益的投资,对老年人而言,风险本来就非常大。相关部门不该不察。

  据报道,涉事益阳光辉颐养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成立时,当地及上级有关部门领导曾出席开业庆典,当地媒体还刊发了领导莅临指导的现场照片。按说,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场化养老的角度,对社会养老机构的成立表示重视,并没有问题,但更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关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市场的规范。否则很容易留下为某些机构“站台”“背书”的印象。

  而事实上,很多老人相信养老机构的宣传,与“领导莅临”不无关系。益阳一对投入所有积蓄的老夫妻,就给记者发去有当地媒体的宣传报道、领导莅临指导的现场照片,说“看了这些,你们也会动心的”。

  我国市场化养老还刚刚起步,必然面临着很多复杂问题,而加强监管,防范养老服务走偏、变异,应是重中之重。特别要警惕少数“假养老机构”把市场化养老的信任度搞坏,一旦老人们失去对市场化养老的信任,问题恐怕很难修补。